226:徐铜的见闻
,文娱之开局被明星老婆扫地出门 夏云逸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三体》影视化的最大困难,说白了,关于剧本……东区不是没有真正的好编剧,只要给编剧充分的话语权,依然可以有着优秀呈现的可能性。 真正关键的是制作保障、商业运营、还有工业水准。 前世。 具备着商业价值的IP并不少,《三体》不提,《鬼吹灯》、《盗墓笔记》……这都是极佳的IP。 只是,看看这些IP所催生出来的系列,大多都一塌糊涂,唯一完成度高一点的,大概只有《寻龙诀》,至于其他,当真是拍一部毁一部。 东区还停留在电影的“一次消费性”原则上,没有一个关于系列的整体规划。 一个优秀的系列,乃是从工业水准到商业运作的全方位呈现,漫威便是鲜明的例子。 当然。 关于这一点。 人家的成功乃是建立在好莱坞这几十年的经验之上的存在,最终才形成了当前的总体基调。 拿《异形》来看。 科幻惊悚的鼻祖,够牛吧。 但,《异形》系列总得来讲,其实很失败,雷德利老爷子一手创造了这个系列的经典开篇,第二部卡梅隆虽然没有延续雷德利的总体风格,但凭借着卡神优秀的商业制作,勉强延续了这个系列的辉煌。 可。 在第三部请来了大卫芬奇,直接让这个系列的走向变得有些奇怪了些许。 变成了完完全全的芬奇式异形,虽然,它保留着芬奇独特的摄影和剪辑特色,可惜,它丧失了异形真正的特色。 至于第四部? 皮埃尔热内努力了,但,依然不可避免地让整个系列走向了尾声,以至于后面雷德利老爷子重新接手这个系列,只能从前传入手。 而漫威,显然吸收了这个教训,单从电影艺术角度来讲,《异形》的四部从惊悚、商业、宗教、伦理……都来了一个全方面的表达,但,从系列的完整度来讲,不算太OK。 站在商业的视角来看,漫威当真是系列的典范。 在制作方上面,漫威影业独立于迪士尼运营,这是制作的保障,某DC与华纳应该学着点,动不动内部矛盾,以至于让粉丝们表示:华纳才是DC最大的阻碍。 在工业技术上面,好莱坞最顶尖的制作保障。 至于商业运作? 漫威的IP运营策略,亦是一绝。 好吧。 仔细想想。 东区想要推动这么一个庞大的项目,可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对此,邱木也很能想明白。 一时间。 伴随着夏云逸的插话,气氛不由得冷了下来。 这就好比一群人正在激情洋溢地讨论法拉利和保时捷谁更牛,结果,一个人在旁边说着:醒醒,该搬砖了! 咳咳。 煞风景。 接着,和两位老师闲聊了一两句,邱木没有继续谈论关于《三体》的事宜。 不着急。 “夏叔貌似不看好这个项目!?” 目送着两位老师的背影离开,邱木端着酒杯,观察着夏云逸的表情,询问着。 夏云逸不由得回过头来。 目光深深地看了看邱木,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邱木今年32岁。 搁电影界,担得上一个年轻二字,但,关于他的成就和地位,显然,不用夏云逸来评判,相信联邦的诸多专业人士亦能给予邱木一个公正的评价。 夏云逸自然不用有所顾忌。 在沉默中,他微微开口轻声说道。 “谈不上不看好,只是,单纯站在一个电影制作方的角度上来看,它,很繁杂,而前景,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你,懂吧?” 嗯。 繁杂,扑朔迷离。 这年头。 邱木大概只要不是太过于拉胯,导致口碑的崩盘,夏云逸相信,他的名字便是票房最完美的保障。 简单的讲。 他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涉及这个更具有着挑战性的事情,如果让他来做选择,他绝对是首先老老实实把《黑客帝国》这个系列完成。 不说其他。 有着第一部的珠玉在前。 后续的票房基本上都少不了。 哪怕它烂了。 毕竟。 看看《唐探3》,最烂的一部创造了最高的票房。 这便是系列的妙处。 不然,为什么好莱坞现在都喜欢热衷于玩系列IP? 邱木一时间有些沉默。 好吧。 貌似夏云逸说得挺有道理,何况,他虽然自信自己当搬运工的这五年,有了充分的经验和认识,但,能不能完整的实现《三体》的影视化。 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一次,可没有前世兜底,可能,一不小心便烂了。 看着沉默的邱木,夏云逸觉得自己可能打击了他的激情? 年少功成,多少会有着自己的骄傲。 想了想。 夏云逸继续补充道。 “当然,你有一个巨大优势在这里。” “什么?” “你还年轻。” 年轻,便是绝对的保障。 未来还有很长,等再过个十年,谁也不能断定,东区电影的工业依然在原地踏步踏。 “夏叔的意思我明白了。” 邱木笑着点了点头,无非是一个字,等。 等风来。 “所以,你准备怎么做?” 邱木端着酒杯,和夏云逸简单地碰了碰。 “第一步,先开公司,不知道夏叔,新合有没有兴趣入股?” 夏云逸不由得愣了愣,旋即笑着追问着。 “什么公司?” “三体文化。” “这件事有点大,我觉得,我还得和所有股东们商量商量。” “嗯……那夏叔觉得,股东们会同意么?” 夏云逸不由得莞尔。 “新影派的领袖人物,三大大满贯得主,MX数码的最大股东,《黑客帝国》系列的开创者,原著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未来可能会写入影史的导演……咳咳,我想不出什么拒绝的理由。” 夸自己的未来女婿,貌似……有点羞耻? 老狐狸和小狐狸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单从短期利益来看,《三体》项目投入大、时效长、要求高……可,夏云逸不得不承认的是,伴随着联邦在文化交流上愈发密切,关于电影改革的愈发深入,还有来自于好莱坞的先例,以及《黑客帝国》给予新合的利益、邱木的全球声誉。 林林总总。 东区的市场香。 但,联邦的大市场,显然更香。 在立足于东区基本盘的情况之下,有着这么一个走向联邦舞台之上的机会,对于夏云逸本人来讲,他也不愿意失之交臂。 当然。 最最最关键的还得是这个人是邱木,不然,这要是其他的导演,哪怕是章一老爷子,夏云逸大概都得表示,滚犊子。 两人各自干了一杯。 关于《三体》的总体项目,这自然是一件需要经历诸多商议讨论的事情,邱木和夏云逸可都没有指望能今天把这件事谈妥当,毕竟…… 咱们的东区才子本人。 都很是没谱。 对了。 关于前世《三体》影视化,其实还有着一个巨大的难点,那便是审核……懂得都懂。 好在,在这个世界上,邱木不用担心这一点。 …… …… 结束了这场新圈的聚会,第二天,邱木便立刻火急火燎地乘上了前往柏林的飞机。 这一次,同行除了杨谦之外,还有着徐桐。 嗯。 徐桐的行动力惊人。 在得知邱木要前来参与柏林电影节的第一时间,便立刻自告奋勇,这可是一个观察邱木在西区的真实现状的极佳机会,他可不愿意因此错过。 对此。 邱木还曾表示着好奇。 “你又不带着摄像机跟着拍,跟着我干什么?” 徐桐一脸义正言辞地回答道:“我觉得,拍一个东西之前必要要先了解那个东西,我当初在拍《游民》的时候,便实地和那群游民生活了好几天……如果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生活没有着了解,便直接进行着发言和创作,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尊重。” 徐桐向来是一位具备着自己思考的人。 理由充分。 邱木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飞机上。 邱木躺在靠背上,戴着耳机,正在和周公聊着电影的艺术。 对面,徐桐默然地看了看邱木,接着,看了看正在一侧在键盘上乒乒乓乓的杨谦,表情显得有些奇妙。 一上飞机就睡觉!? 这……传说中的奋斗大佬人设呢!? 江湖传言,邱导向来是一位学无止境的励志带师。 嗯。 邱木太妖孽,所以,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为他套上各种人设,这很合理。 毕竟。 一位全东区公认的全才现实中其实是一条咸鱼?这完全不符合努力奋斗、拼搏上进的传统。 躺平是不被允许的罪恶! 所以。 即便人们并没有亲眼见证,但,媒体们早已为他们打上了努力的标签。 众所周知。 资本家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这是常态。 想了想。 徐铜默默地打开了早上邱木交给他的一本书,书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字——地球往事1三体。 作者:刘词新、邱木。 这本书徐铜曾经在很多网页上看见过,但,他对于它从未产生过兴趣,宇宙太大,关于未来的幻想并非是徐铜所喜爱的东西,他更喜欢人本身。 譬如,他曾经反复执着于镜头中的小人物——游民。 游民是什么? 游民有别于草根,他们游离于秩序之外,是脱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边缘化。 正如他最喜欢的邱导电影,是《杀人回忆》。 不过,既然现在是为了工作。 他翻开了书,准备用来消磨时间,直到他看见了叶文洁的出现…… 嘶。 这本书!? 有点意思。 徐铜不禁来了点乐子。 他依稀记得,他在大学的时候看过一些科幻作品,从黄金时代延续到新浪潮,那些太空歌剧向来不符合徐铜的审美,它们太宏大,太厚重,至于新浪潮中那些千奇百怪的科幻形式,什么蒸汽朋克、赛博朋克、未来学派、社会学派、还有科学奇幻,这些都更加的繁杂。 但。 徐铜不得不表示的是,关于幻想这玩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总容易产生一种文化上的隔阂。 所以。 《三体》难得让他产生着一种归属感。 不知不觉中。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直到他看见飞机正缓缓地从云层中下降。 好家伙。 我居然一下子看了这么久!? 徐铜猛然一惊。 啧,不过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很精彩。 这个时候。 邱木终于结束了与周公的交流,睡眼惺忪。 “邱导。” “你一直在看书!?” “嗯。” 徐铜点了点头。 “这本小说很精彩,它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时代回忆。” 闻言,邱木不由得微微一愣,旋即才反应了过来,关于叶文洁的那一段着实是属于时代的回忆。 咳咳。 不过,关于披着科幻外衣!? 他只能说,徐桐还太年轻,不懂得什么叫做信息量的爆炸,大概只有等到他看到第二本的时候才能明白这一点。 要知道。 《三体》真正超神之处便在于大刘在其中所塞入各路点子。 甚至,有一个江湖传言说,大刘之所以塞入这么多点子是因为他被误诊了癌症,所以,把脑子里可以想到所有点子都塞入了小说之中。 毕竟。 黄金时代可都是一个点子能写一本书的时代。 摇了摇头。 邱木把头看向窗外,飞机正在缓缓降落,大概用不了多久,便能抵达柏林,伸了个懒腰,他觉得,这一觉睡得很舒坦。 …… …… 晚上的时候。 徐桐坐在房间之中,手中握着笔,在本子上做着记录。 关于这一天对于邱导的观察,还有对于整个电影节的所有见闻,他如此写着——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柏林电影节。 很难想象,邱导作为一个东区人在西区所具备着的地位,自从他走下飞机开始,我便见到了来自于西区的大导,伊利亚。 当然。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邱导在电影节上所受到礼遇。 大多数的西区导演对于他似乎都充满着热情,如同密切的好友一般。 在媒体们的聚光灯中。 那些来自于全联邦的记者们对他都保持着关注。 这是我很难想象的事情。 毕竟。 西区一直把持着电影艺术的话语权,他们本应该固守着陈腐的观念,可,邱导在这里,如同一个自己人。 …… 备注。 前往电影节现场的路上,我问邱导,为什么他在交通工具上都喜欢睡觉!? 邱导答:睡觉是激发灵感的一种绝佳方式,它能让大脑保持着绝对的安宁状态,以保证在清醒的时候,具备着最敏锐的思维。 嗯。 我觉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