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大慈大悲唐僧rou
书迷正在阅读:朕要雄霸天下、史上最坑选项系统、重振宇智波从做影开始、剑有否、这个霍格沃茨的巫师实在太稳健了、繁花锦绣不及你、人在东京:开局一座时空门、小师叔沉迷网络中、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腹黑相公溺宠种田妻
地藏王菩萨昔年许下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一者确实是慈悲为怀,愿渡化众鬼,二来也是懒理红尘纷扰,明哲保身。 如今孙悟空显露出高深修为,地藏王菩萨也不会故意招惹,任凭孙悟空带走了寇员外的魂魄。 有了人情好办事。 孙悟空面子足够大,不仅把魂魄带走,还给寇员外加了一纪寿元,算是回报他当初的礼敬。 至于寇员外以后如何,那就和孙悟空无关了。 继续做善事,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总归都是善事,可以得个善果。 假若做了恶事,得了恶果,那也是他自找的。 离开铜台府,夜宿晓行,过了六七天,眼前忽然出现一片亭台楼阁。 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 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唐僧指着前方,笑道:“悟空,前方可真是个好去处。” 孙悟空打趣道:“师父,你在那假佛寺,面对那假佛像,老孙拦着也要下拜,今日到了灵山,怎的不认识了。” 唐僧闻言,立刻翻身下马。 前行几步,众人到了楼阁门口,一个道人早早在此迎候。 没错,道人。 本世界的佛道并非撕的不可开交,反而多有合作。 道门的“人事部长”东华帝君,也能: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守在门前的道人乃是玉真观的“金顶大仙”。 见到唐僧师徒,金顶大仙道:“圣僧怎的今日才来,观音菩萨唬我。” 唐僧道:“弟子来的确实晚了一些,大仙恕罪。” “贫道不是这个意思,当年观音菩萨领了佛旨,去寻取经人,让我在此等候,说是两三年就到,不想眨眼间,已经十四年寒暑。” 回想这一路的艰辛,唐僧叹道:“十四年寒暑,十四年啊,阿弥陀佛。” 孔圣人说,三十而立,唐僧也是在三十岁那年,立下普渡众生的誓愿。 十四年过去,风华正茂的唐玄奘变得饱经沧桑,无论身体还是思想,都和以前全然不同。 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向佛之心。 只不过当年拜的佛,是如来佛祖,现在拜的佛,却只在心中。 金顶大仙把师徒四人迎入玉真观,让道童为他们安排香汤,洗去一身风尘。 这正是: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翌日清晨,唐僧披上锦斓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九环锡杖,登堂拜辞金顶大仙。 金顶大仙笑道:“昨日褴褛,今日光鲜,现今看来,圣僧真佛子也。” 虽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但世人最先见到的便是皮相,倒也没什么可鄙视的。 唐僧道:“多谢大仙款待,贫僧要告辞了。” 金顶大仙道:“圣僧且住,我送你们上灵山。” 孙悟空道:“大仙请留步,老孙认得路。” “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登云路,当从本路而行。” “大仙说的是,请大仙引路。” 登上灵山,走了约有五六里,眼前忽见一道活水,滚浪飞流,八九里宽。 这处渡口名为“凌云渡”,上面只有一根独木桥,唐僧却是过不去。 惊疑之时,接引佛祖乘船来接。 接引佛祖的船无底,却能为人脱去凡壳,渡过苦海。 唐僧身上十世因果,沙僧背不动,猪八戒驮不起,孙悟空也不能抓着唐僧驾云,唯独接引佛祖的无底渡船可以载动。 按照原本的“剧本”,应当是师徒四人乘船过河,脱去凡壳,可唐僧却满怀心事。 自从明悟了自身,唐僧一直在想取经路上的劫难。 前番在布金禅寺,寺内和尚说唐僧是圣僧,取经渡人,功德无量。 唐僧却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千刀万剐也不能偿还自己的罪孽。 一个身负无穷罪孽的人,如何有资格成佛? 也是在那个时候,唐僧想到了偿还罪孽的办法。 他没有降妖伏魔的神通,但有十世修行积攒的——唐僧rou! 渡船载得动十世因果,载不动唐僧变幻不断的心。 行至中间,只听得“噗通”一声,唐僧落入水中,不知去向。 孙悟空惊呼:“接引佛祖,出了何事?” 接引佛祖道:“玄奘心中还有尘埃,我这条破船却是载不动了,他这一难,谁也帮不了。” 别说接引佛祖,便是如来佛祖,此时也有些心惊,不知为何会出这么个岔子。 回头看向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也蒙了。 若是唐僧在这个时候堕入苦海,损了一世修行,祂这十多年的辛苦可就都白费了。 整个灵山,唯一一个懂唐僧心思的,便是孙悟空。 没有人比孙悟空更懂唐僧。 孙悟空知道唐僧心中在想什么,也知道唐僧选择跌落苦海,是多么大的勇气。 凡人落入苦海立刻沉沦,永世不得翻身。 唐僧是圣僧,且有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护体,竟然因为自身执念,顺着苦海到了阴曹地府,把地藏王菩萨都给惊住了。 十殿阎王领着众多鬼差出门迎接。 “秦广王”蒋歆道:“圣僧不去西天取经,怎的到了这里?” 唐僧笑道:“阿弥陀佛,贫僧已经到了灵山,只是有一桩公案没有了结,身上背着因果,便是见了佛祖,也取不得真经。” “楚江王”厉温道:“可是圣僧父母之事?” 唐僧道:“那件事十多年前便已经结束,贫僧说的这桩公案,是贫僧自己的罪孽。” “宋帝王”余懃道:“圣僧连只蚊子都没有打死过,何来罪孽?” 唐僧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岂不是我的罪孽?” 地藏王菩萨赶至,劝道:“玄奘,你现在回头,我可以送你回灵山,否则,十世修行一朝损,十四年辛劳尽数白费。” 唐僧道:“悟空他们已经到了灵山,功德圆满,佛祖慈悲,把三藏真经赐予他们,他们传下弟子,亦能普度世人。” “仵官王”吕岱道:“大圣神通广大,但教导弟子,普度世人,却未必擅长。” 唐僧道:“在玉华县的时候,悟空已经传下了道统,前几天,悟空下地府,渡化了枉死城和奈何桥的冤魂,说明他可以普度世人。” 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纷纷劝告,但都劝不动唐僧。 谛听兽道:“圣僧心意已决,诸位不用再劝了,况且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圣僧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唐僧道:“贫僧西行一十四年,历经九九磨难,连累的无数百姓身死。 劳烦诸位把死难的百姓,连同那些被悟空打死的妖精,全部都带来,了结这一桩公案。” 十殿阎罗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地藏王菩萨,最终还是答应了唐僧的要求。 为了凑齐九九八十一难,各路神仙菩萨派出童子坐骑。 红孩儿、辟寒之类的不伤百姓,无有因果,青狮白象之类的却是杀人无数,罪孽深重。 还有凤仙郡那三年干旱的大灾,死伤百姓更是多不胜数。 即便十殿阎罗亲自去招冤魂怨鬼,也耗费了足足三个多时辰,才把这一路上受难的无辜百姓全部都聚集起来。 有沙僧吃掉的商旅,有奎木狼和百花羞的孩儿,有凤仙郡因干旱而死的无辜百姓…… 凡是因西行劫难而死的百姓,只要还没投胎的,全部都在此处。 妖怪也有不少。 老虎精,白骨精,狼妖,牛精,狮子精,蛇精,丫丫叉叉,煞气逼人。 按理来说,这些妖怪大多吃过人,死的并不无辜,但唐僧心怀慈悲,决定连他们一同渡化。 由于要割rou,因此妖精站在前面,凡人站在后面,免得吓坏了那些凡人。 看着这些冤魂怨鬼,唐僧饱含歉意的说道:“你们这些鬼,有的是为贫僧添难而死,有的要吃贫僧的rou,被悟空打死。 今日,贫僧便舍了这身臭皮囊,把一切了结。” 说罢,唐僧拿出一把琉璃戒刀,一把陨铁匕首。 这是离开长安时,李世民赠与的礼物。 唐僧的武艺比小妖还差很多,这两件武器,自然不能用于防身。 往常只是想家的时候拿来看看,连果皮都没削过,没想到今日却用到了。 “都说贫僧是十世修行的善人,吃一块rou可以长生不老,今日便要试试,这血rou能不能净化诸位身上的怨气。” 戒刀一挥,从大腿上切下一块rou,递给站在最前面的老虎精。 老虎精是孙悟空破封后打死的第一个妖怪,虎皮目前还穿在孙悟空身上。 见到唐僧递过来的血rou,老虎精眼中满是贪婪和欲望。 不过十殿阎王冷冷的看着,它也不敢放肆,小小的咬了一口,把rou递给身旁的白骨精。 白骨精对唐僧施了一礼,咬了一小口,把rou递给一只狼妖。 唐僧的血rou自然不是凡俗之物,这些妖怪大多也都受过地府的惩罚,一口rou下肚,身上的罪孽和怨气全消,可以去转世投胎了。 大腿切下一块rou,鲜血滴滴答答的流。 楚江王变出一条冰道,把鲜血引走,秦广王在鲜血上施了法,变为琼浆甘泉模样,让百姓的冤魂上前,每人饮用一滴。 唐僧见血rou有用,戒刀和匕首齐出,在大腿上快速切削,抛出一块块血rou。 这般作为,无异于凌迟。 华夏古代诸般酷刑,以凌迟为最,乃是最最痛苦的死法。 唐僧为了心中的佛法,心中的慈悲,主动凌迟自己,不仅没有感觉到痛苦,反而越来越精神。 抛出血rou的时候,甚至会讲几句佛经,谈几句佛法。 十殿阎罗看的敬佩不已,地藏王菩萨也默念慈悲。 灵山诸佛见到唐僧作为,纷纷诵念佛号,为唐僧祈祷。 按照唐僧原本的功绩,功德圆满后应当封为“旃檀功德佛”,现在却是远远不够了。 而且唐僧这番作为还有另一桩好处,便是隐藏了他此前的想法,使得如来佛祖只当他心怀慈悲,不知他心中早有异想。 阎罗王赞道:“昔年佛祖割rou喂鹰,今日圣僧割rou渡鬼,大慈大悲,大神大圣,佩服佩服。” “卞城王”毕元宾打趣道:“老包,都说你铁面无私,没有感情,没想到你也知道慈悲,这可真是长见识了。” 阎罗王便是大名鼎鼎的包拯,铁面无私辨忠jian那位。 现在是唐朝,距离宋朝还有好几百年。 但神仙不管这个,到了宋朝的时候,让包拯和文曲星君转世一下,就能完成时间的轮回。 同理来说还有关二爷。 关二爷在宋徽宗时期才开始加封,万历年间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 实际上,关二爷刚死,便被太上老君引走,成为道门护法元帅。 “泰山王”董和道:“老包往日见到的,都是穷凶极恶的jian邪之徒,自然不用给他们好脸色,如今见到圣僧,岂能无动于衷。” 即便狮驼岭死难的百姓和妖怪都被佛祖菩萨渡化,来这里的冤魂也超过百万。 莫说一个唐僧,便是一千个唐僧,也不够塞牙缝。 可唐僧舍身渡鬼,地府鬼差,灵山诸佛,无不为之祈祷,使得他虽未受封,却已经凝聚了佛陀道果。 rou切不尽,血流不干。 冤魂怨鬼静默无言,地府内只有一下接一下的割rou声,以及唐僧诵经的声音。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 不知过了多久,冤魂怨鬼尽数渡化,唐僧血rou尽去,只余下一具骷髅。 阴风一吹,骷髅变为粉碎。 执念落在琉璃戒刀上,把戒刀化为一把慈悲佛兵。 舍利落在陨铁匕首上,把匕首化为一把舍利宝剑。 自此之后,佛门多出两门绝学,一曰慈悲刀法,一曰菩提剑法。 李世民觉得燃灯古佛传下的如来神掌威力太强,担心有人以此为恶。 和唐僧商议,化法器为佛兵,删改如来神掌。 琉璃戒刀和舍利剑也因此成了“金顶佛灯”和“佛光普照”的护法佛兵,代表“心之正义”和“心之禅觉”。 血rou渡化冤魂怨鬼,骨骼化为护法佛兵,唐僧十世修行一朝尽丧,彻底化为飞灰。 但还是那句话,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 接引佛祖引导唐僧师徒过凌云渡,本就是要他们蜕去凡壳。 唐僧蜕去凡壳的方式和接引佛祖预想的不同,结果是一样的。 伴随着灵山诸佛的诵经声,恢弘的佛光在地府中亮起,唐僧因果尽去,凝成佛果,恢复了往日的修为。 不过从今日起,他不再是金蝉子的十世轮回之身。 唐僧就是唐僧,玄奘就是玄奘。 “多谢诸位相助,让贫僧了结了因果。” “圣僧慈悲,我等佩服。” 佛光一闪,唐僧回到了凌云渡的渡船上。 接引佛祖道:“脱却胎胞骨rou身,洗净当年六六尘,今朝行满方成佛,一体还归大道真。玄奘,恭喜。” …… 大雷音寺门口,如来佛祖带着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浩浩荡荡出门迎接。 唐僧方才的举措,比佛祖昔年割rou喂鹰更加让人佩服。 唐僧给四方神佛见了礼,随后拿出通关文牒呈献给如来佛祖。 “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佛祖日常装逼:“你那南赡部洲,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yin多诳,多欺多诈,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 这一堆屁话听听就行了。 西行十万八千里,唐僧岂能不知,这些词汇可以完美的用来形容——西牛贺洲。 距离灵山八百里的铜台府,盗匪横行,官员昏庸,百姓刁钻刻薄,出门买菜都要自己带秤; 佛祖曾经讲经过的布金禅寺,僧人难守色心,公主为求自保,在屎尿中打滚; 金平府妖怪装神弄鬼,骗取百姓供奉; 狮驼国文武群臣、黎民百姓,被妖怪吃光,只因妖怪是佛祖舅舅,便安然无恙; 菩萨视百姓为蝼蚁,肆意践踏玩弄; 百姓对神佛只有因恐惧而产生的“畏”,却没有因恩德而产生的“敬”…… 若非打不过佛祖,唐僧都准备再走一遭,去大唐“取经”,把儒家典籍带到西牛贺洲。 不管是佛祖菩萨还是黎民百姓,一并都给教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