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破窗
在东汉时期,高级官员可以独自征召属吏。 被征召之人则使其为主君,对其忠诚更甚于朝廷。 就像太史慈,为了报答郡守,竟然破坏朝廷公文。 这样做虽然违法,但却为人所称颂。 之前刘备便是为毌丘毅所征召,必须誓死保卫他的安全。 所以,袁绍一上来就怀疑他谋害主君,若是坐实了这事,便会被人唾弃其人品与cao守。 这在当时,就相当于社会性死亡! 与之相应,袁绍也曾被大将军何进所征召,如果他伪造信件,害死主君,也必将为天下所不齿! 只可惜,何进已死,只要他一口咬定,就找不到任何证据。 “刘玄德……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曹cao看着侃侃而谈的刘备,感觉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之前他们也曾多次交往,对其侠义之气很是推崇。 没想到,一次短短的募兵之行,就让他变得完全陌生…… 然后,他又看向满脸铁青的袁绍,忍不住的暗自震惊—— “那封信……该不会真的是他伪造的吧?” …… “袁本初——” 刘备瞪着袁绍,厉声责问道:“尔等为何进攻皇城?” “当然是为大将军报仇!”袁绍反瞪回去,心中大恨。 若是在以前,像刘备这种小人物,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没想到,在这大胜之际,却屡屡为其所窘。 “日后若有机会……”袁绍心中发狠:“绝不饶了这厮!” “那你们也不该进攻皇城!”刘备摇了摇头。 袁绍失声一笑,反问道:“难道刘侍郎以为,吾等不该诛杀阉宦?” “你这转进之术,倒是有后世杠精的七分神髓!” 刘备暗叹一声,自然不能跟他继续杠下去。 由于两次党锢之祸,阉宦势力已经成为天下士人的公敌! 肯定不能在这个立场上动摇! 不过,与人辩论,根本不是为了说服他,而是为了说服看客! 于是,刘备转身面对群臣,拱了拱手,道:“诸位,在我们那,曾有一间大屋,门窗紧闭,久无人住,周围百姓虽然好奇,但却无人进去探查……” “后来,不知哪一日,这间大屋的窗户被人砸破……” “结果,没过多久,便被洗劫一空!” “噗……”站在人群中人袁术噗嗤一笑,忍不住的嘲讽道:“你们那的民风可真是淳朴!” 与此同时,周围群臣也感觉莫名其妙,你搁这朝堂之上,给我们讲故事呢? 一旁的卢植捋了捋胡子,暗自沉吟:“老夫与你同县而居,为何从未听闻此事?” 面对众人的疑惑,刘备微微一笑,道:“在下只是有个疑问,想要求教诸位大贤……” “那间大屋完好无损时,久无人问;为何破了一窗,便在短时间内被人洗劫一空?” 这是犯罪心理学中,非常有名的破窗效应,理论也非常浅显,只要智商正常,便能一想而通。 众人皱着眉头,沉吟不语…… 刘备所问,结合自身见识,感觉如同常识一般,确会如此,但要让他们解释缘由,却难以组织语言…… “玄德所言,虽然粗糙,但却深蕴其理……”卢植瞥了他一眼,暗自思索: “只是,该当如何解释呢?” “以常识之中,致知其理!”一直闭目养神的袁隗睁开眼睛,在刘备身上来回打量,暗自思忖:“这绝不是此子所能达到的境界!” “难不成卢子干暗中插手?” 之前他坐视小儿辈间互相攻讦,没有过问。 但是此时,已经隐约出现了卢植的身影…… “他想干什么?”袁隗瞥了瞥卢植,心中暗自警惕。 “感觉如同常识一般,但却不好解释……”曹cao捏着胡子,心中对刘备更加好奇: “这次出行,究竟发生了什么?他怎么变化如此之大?” “诸位——” 刘备也不等他们解释,便拱着手,朗声说道—— “这些年来,羌胡肆虐,蛾贼四起,天灾人祸,连绵不断!” “大汉朝廷如同一个摇摇欲坠的破屋,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如今,新君践祚,万象更新,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然而——” 刘备伸出戟指,指向袁绍,厉声斥责: “尔等率军攻破皇城,肆意烧杀,致使太后受辱,天子遇险!” “此等所为,就如同砸破了窗户,踹开了大门!” “尔等打算,让天下士民如何看待汉室天子?如何看待中央朝廷?” “终于有人站出来,帮我们说句公道话了!”太后何氏看着他那高大的背影,眼睛不禁湿润了起来…… “原来如此……”卢植长叹一声,神色黯淡,想起之前的破窗之论,不禁摇了摇头—— 袁氏所为,虽说诛杀了阉宦,但也使得汉室朝廷脸面尽失,威严尽丧,日后还不知如何压制天下,领袖群雄? “原来如此!”曹cao点点头,心中暗叹: “以后天下,怕是要多事了……” “原来如此……”其他朝臣神色复杂的看向袁绍,之前一直沉浸在大仇得报的喜悦之中,没想到居然还有此种内情。 袁绍的脸色很是难看,他可不觉得,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完全是刘备污蔑! 于是便挥了挥衣袖,怒斥一声:“妖言惑众!” “吾等奉天下之志,铲除阉宦,自当奋勇当先,哪有那么多顾忌?” 不过,此次政变,对于汉室朝廷,确实影响极大,极其恶劣! 就像一个电影中所说,一门之中,有人当面子,有人当里子。 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 流了血,里子就得收着。 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那便是毁派灭门的大事! 这次政变,就是一次转折性事件,彻底剥下汉室朝廷的脸面! 像董卓这种的野心勃勃之人,算是彻底认清了汉室的虚弱与无能。 所以,哪怕只有三千步骑,他就敢废立天子,把持朝政! 刘备没有理睬袁绍,对着众人,继续说道:“诸君,何谓是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古代,单说一个“礼”字,指的是整个社会的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相当于现代世界的社会规则和法律制度。 所以,在三省六部制中,礼部为六部之首! “君君臣臣”指的是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 比如说,阉宦内侍都是君主的奴仆,要想诛杀他们,就必须得到君主的允许。 所以,之前何进才会一直请求太后何氏,为了说服(吓唬)她,甚至不惜命令外藩军队入京,烧掉北面的孟津…… 从后世看来,虽然感到智熄,但却符合当时的社会规则! 在官场之中,地位越高,就越要遵守规则! 因为,社会规则在约束你的时候,同时也在保护你! 就像米国大统领,无论如何,都不会追究前任统领。 而相应的,新罗统领却屡被制裁,无人能够幸免…… 袁绍这次,率军攻破皇城,诛杀阉宦,就是在破坏君臣规则。 而规则一旦被破坏,要想重建,就千难万难! 所以,后来董卓也不再把规则放在眼里,废立天子,诛杀群臣,秽乱后宫,残害生民。 “诸君——”刘备拱着手,继续说道:“县长为百里之侯,郡守为一国之主,他们统摄万民,生杀由心,但却抵不过朝廷的一纸调令!” “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那君臣之礼!” “如今,汉室朝廷脸面尽失,威严尽丧……” “诸位重卿可曾想过,日后如何让那些地方诸侯俯首听命?”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而今倚仗兵利,视君臣之道如无物!” “另日,他人力强,持兵杀来,又该当如何?” 听到此言,朝堂大臣若有所思,不再沉湎于尽除阉宦的喜悦之中。 在刘备的搅局下,这场朝会草草结束…… 不过,他的发言却深深地刺进众人心中,不少人都开始暗自考虑—— 大敌阉宦已除,接下来该怎么办? …… 由于宫内宦官尽死,宫女大量逃亡,太后何氏只能带着天子,在自己的寝宫里暂且住下。 不过,却把刘备调了过去,护卫在四周。 如今,皇城之中,空空荡荡,刘备竭尽全力,安排手下,密布在周围。 刚刚忙完,就见太后站在寝宫门口,倚在门框上,对着他招了招手,用弱弱的声音,叫道:“玄德侍郎,进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