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不仅仅是钻法律的空子
    光是文章的内容,杨明或许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论文一般的专业性都很强。    外行人看的话,很容易便会有种看着很牛逼,但真的不太明白之感。    但对于作者顾楚军这个人,杨明倒是有点了解的。    之所以了解,不仅仅是因为其的案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热点,甚至都不是因为他的发明不但有极强的原创性,同时还具备极高的转化价值。    可以说没有他,怕就没有后来国产制冷设备,空调冰箱行业的崛起这点。    更多的,还是杨明从顾楚军身上看到了一个真心想要报国的科学家,被以柳骨舒为首的买办集体差点逼上绝路,寒了很多有志报国的科学家们的心,然后被迫远走他乡……    每每想到那么多想要报国之人,最后却用毕生所学,服务于敌国的故事,杨明便忍不住牙根子都在痒痒,第一时间拿起电话,打给了马末堵冉辉。    随着国家对传媒行业限制的进一步放开,再加上这几年观察者杂志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    也是因此,现在的观察者杂志已经更名为观察传媒集团。    马末堵为总裁。    旗下除了观察者杂志之外,还羊市成立了自己的报社,名为南方都市。    相较于观察者杂志的一本正经,南方都市的风格明显更加开放,同时着力于社会新闻。    时下国内的报刊杂志,往往对各种容易引起争端的社会负面问题含糊其词,有时候甚至干脆假装没看到。    南方都市却反其道而行之,一般报刊杂志不敢发声的问题,报社往往着力深挖……    就算因此被官方点名批评,都在所不惜。    这种行为风格,让南方都市被很多地方厌恶至极。    但也因为这种行事风格,却格外的对普罗大众的胃口。    毕竟这年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页,普通人在遭遇不公的情况下,基本很难找到发声的渠道。    也是因此,像南方都市这种为普罗大众发声的报纸,自然是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    不过一年时间,便已经成为了国内除新华,人民等几大国报之外销量最高的报纸,受追捧的程度甚至还远有甚之。    对于杨明所提的顾楚军,马末堵不知道。    但对杨明所提到的在现阶段的专利产权法例中,科学家以发明专利入股之时,估值最高只能是百分之二十,不但远远低于西方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水平,甚至非洲等国都还不如,堪称全球最低一事,马末堵却是多少知道一点的。    毕竟这两年,随着不少科学家带着技术下海创业,因此而引发的非议,可谓屡见报端。    只是没人搭理,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而已。    不过听到杨明的要求,马末堵却是相当不解。    毕竟在他看来,科学技术成果作价只能占股百分之二十这个规定,虽说对科学家的确不太公平……    但换个角度来说,对科学家不公平,对投资人,那可是大大的利好!    而杨明,明显是属于投资人!    所以马末堵不明白杨明让自己在这事上全力发声是出于什么目的。    “别以为谁都跟你一样,但凡出声就一定是有目的!”    杨明慷慨陈词道:“我这么做的目的,纯粹就是为了家国未来,毕竟你我都清楚,任何国家想要发展,都绝对离不开顶尖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只要他们肯将自己的科技成果用来服务我们自己的国家,那么我绝不介意损失一点个人利益!”    “你有这么伟大?你敢肯定你这么干,真就没有针对柳骨舒的意思?”    马末堵闻言怪笑调侃,表示你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跟柳骨舒柳泉子之间的恩怨。    “信不信由你!”    杨明恼火不已,打断马末堵的调侃之后才道:“让你盯着柳家这事,你没忘了吧?”    “你是老板,你交代的事,我敢不听命?”    马末堵嘿嘿几声,然后才说出了自己最近掌握的关于连相的一些黑料。    比如最近柳泉子打着为连相将来上市做准备的旗号,成立了香岛连相,并在计算所外引入新股东。    除了计算所之外,香岛连相新增的股东主要有两家,一家是国内技术转让公司,而另外一家,则是以吕谭平为首的几个港商。    说到此处,马末堵故意卖了个关子道:“想不想猜一下这两家跟连相是什么关系?”    杨明白眼,心说这自己还用得着猜么?    国内技术转让公司,是柳泉子他老爹柳骨舒的,而吕谭平等港商,则压根就是柳泉子找的白手套。    也就是说,成立香岛连相表面上说是为上市做准备,实际上就是为了逐步摊薄计算所的股份,逐步降低中科对连相的控制,最终达到将连相从国有变成私有的目的而已!    “……”    听到杨明的回答,马末堵无语道:“既然你什么都知道,那你还让我巴头巴脑的查干啥?知不知道为了搞到这些消息,我费了多少功夫?”    杨明白眼,心说我知道归知道,可不代表就用不着查。    因为买办集团为了借改革之名大肆中饱私囊,他们所用的手段可绝不仅仅是钻法律的空子。    为了借改革之名中饱私囊,这些人根本就在cao控律法。    就拿最新律法中效仿西方法系所制定的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这点。    表面上看,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确能极大的降低国内目前因屈打成招而造成的冤假错案……    所以肯定是好事,是法律的进步。    但再好的事,那也得看怎么用。    还是拿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这事来说。    西方的无罪推定,疑罪从无,那说的是审判阶段。    侦查的时候,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    但在国内呢?    因为利益相关群体的推波助澜,硬生生的将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这事,变成了从侦查阶段,就已经疑罪从无了!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你无论遇到了什么冤屈想要告状,那就得你自己拿出切实的证据来。    而且这证据还必须是第一手证据,不能是复印件或者录音之类的二手三手证据。    否则的话,对不起。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冤枉的,所有人都知道你说的是真的,那也告不赢!    反正光是想想在记忆的历史中,倪广南和柳泉子闹掰之后,以院士加代表的身份一起去告状都没卵用,最后柳泉子还拿这事作为借口直接让倪广南滚蛋,摆明了打击报复,倪广南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的事,杨明就憋气的肚子疼。    记忆中历史的倪广南不行,杨明可不认为自己就行。    毕竟连倪广南都无法掌握的第一手证据,杨明可不认为自己就能掌握。    也是因此他才要让马末堵调查。    乘着现在柳泉子的警惕性还不够高,说不定就能掌握些一手证据。    即便不能一手,二手三手的证据多了,到时候说不定也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