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悬念
    根据这些各种品牌的标签,他们仔细地核对。    最终顺藤摸瓜,查到了国内。    他们发现,新安的产品,在国内,全都是直接挂的新安品牌。    可是这个价格,却比国外的还要便宜!    “我的天。”    “不是说我们的产品更好更便宜吗?”    “为什么他们国内的产品价格反而更低?”    而国内的媒体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转载的同时也简单地评论了几句。    故意留了大片空白的谈论空间,用来给大众品论。    毕竟他们把话全说了,没有了讨论空间也就没有了热度,不是吗?    当然,国内众人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    各种文章如雪花般飞来,网络上也讨论得极其热烈。    好些人讨论的点,在于新安的产品。    “咱们新安的产品当然好啦!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贴人家的牌子……”    “就是,新安这个牌子就已经很厉害了好不好。”    “人家估计不相信外国的品牌吧,不过也没关系哈哈哈,反正他们照样买得欢。”    “一样的品牌,不一样的产品,他们现在买新安的买得欢,不正说明新安的更好。”    要不然,以前他们为什么不买得这么欢呢。    这些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但是也有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陆怀安为什么要贴人家的牌子。    一时之间,“民族不自信”、“新安不新”、“崇洋媚外”之类的标签,不要钱一样地往新安集团头上砸。    陆怀安看着这些报道,都觉得头疼。    可是,这些仅仅是流言。    正儿八经地去澄清,反而会得到反效果。    侯尚伟有些担忧地道:“要不,请人写篇文章解释解释呢?”    “没有用。”陆怀安摇摇头,沉吟着道:“而且一旦被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眼下这个局面,肯定无数人都盯着他们。    一旦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人拿着放大镜仔细分辨的。    到时候真要被人查到了,这些澄清的内容全都会被摁到新安集团身上。    不是真的,也成了真的了。    那才是真的冤枉。    这倒也是,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在这个时候,一篇说价格的文章横空出世。    【论被颠倒的中外价格】    这篇文章里面,明确地剖析了很多产品在国内和国外的价格差异。    在以前,国内的产品运出去,为了抢占市场,国外的价格,基本上是非常低廉的。    物美价廉,就是国内产品的唯一优势。    质量和高端,这些都是跟国产产品不搭边的。    也正因此,国外基本上,把国产品牌和低端廉价挂上了钩。    并且,形成了这种固定印象后,是很难脱离的。    这也导致了如今不少国产品牌的尴尬现象。    相比于从前,他们的质量已经大大地提高了,不管是内还是外,都和从前大不一样。    当然了,成本也大幅增加了,毕竟原材料年年在涨,产品还一直在进步。    可是,价格却提不上来。    只要一提价,销量绝对暴跌。    毕竟在人家的眼里,他们的产品靠的就是低廉的价格博出位。    没了这个优势,大把的替代品,反正都是为了省钱,凭什么要买你的?    如果涨价,还不如再加些钱,买本土品牌,质量口碑更有保证。    可是如果国内品牌不更新他们的产品,质量不提上来。    同样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因为品牌太多了呀,没有技术垄断,大家都拼制造的话,他们的产品维持原状肯定会一步步被淘汰。    这个人文笔很深刻地写:所以,对于新安这些高端的品牌来说,出口,是一个死局。    在国内,好歹能靠着原本的名气提价,提高销路。    一旦出口,国外毫无优势,连最基础的价格优势都荡然无存。    文章的最后,写得非常直白:【如果换成你,如何破解这个困局?】    陆怀安看了之后,忍不住挑眉一笑:“哟,还留个悬念。”    不过,这篇文章的确给新安集团帮了大忙。    “这位作者文笔老道,举的例子都直接上的数据,挺有水平的。”连龚皓都忍不住赞叹。    陆怀安嗯了一声,点点头:“的确不错。”    回头有空,找一找这人,得好好感谢一下。    不过,龚皓倒觉得不需要:“这人能有这个水平,估摸着也不会差钱。”    现在更重要的,是琢磨琢磨他后边会怎么写。    但是,事情的走向,并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内。    因为这个问题,着实提得太有水平了。    各个报社,最近投稿简直是翻了倍的增长。    全都是来续写那篇文章的。    而全国的企业和工厂,也无比期待他们的回答。    尤其是不少品牌,正琢磨着出口,也正发愁价格的问题呢!    这不正好,现成的抄作业的好机会!    一时间,都有些滞销的报纸直接给卖到了脱销。    陆怀安也让侯尚伟把各种报纸都订了,每天认真地看。    但是,这些文章里,虽然也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却没一个能让他满意的。    因为这些方法,基本都是被他们想到过,并且否定了的方法。    终于,那位人才又再发文了。    这次他总结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里面,提出的方法,并简单地进行了一番推演。    比如说有人觉得,质量要好价格要低,那就直接把这些低廉的产品交给其他工厂来生产。    这个方法,被给予了一个评论:【狗屁不通】。    把自己的产品交给别人生产,直接就是把生意拱手于人,国内都活不下去,更别提出口了。    又有人觉得,既然价格与质量不能共存,那就国内卖质量好的,国外卖质量差的。    那就又回到了原点:质量差,在国外活不下去。    ……    如此种种,尽数否决。    这和当初新安集团总部会议的情形,倒是差不多。    陆怀安饶有兴致地往下看。    文章里深刻地剖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套牌,二是换皮。    套牌呢,就是租别人的品牌名,卖自己的产品。    只是这样一来,质量好价格优的好名声,就全是人家的。    他们只能赚点辛苦钱,真正为人做了嫁衣裳。    这条路,正常人都不会去选。    更何况人家让你挂牌,他们还担心质量不好影响他们品牌名声呢。    说不得还需要他们花钱去买使用权,而且还是花大钱。    那真是活生生的冤大头。    除了赚到了点钱,他们啥都落不着。    而换皮呢?也好不到哪去。    如果是正规的换皮,就是像新安集团这样,买一个品牌来,换上自己的产品。    但是质量不能比原产品好,否则容易打官司。    质量也不能比原产品差,两家相争容易出大问题。    如果不正规,那就完了。    只要被告,全盘皆输,而且是必输的局面。    ——眼看着,这就是整个一死局啊!    关键是,在这样的死局里,陆怀安下了一招活棋。    他收购了诺托的子品牌,关键是,他买下了诺托的整个PC业务。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们把诺托这个子品牌做起来了,做得再好,和诺托也毫无关系。    他们分不走这份荣誉,也带不走任何的好处。    毕竟,陆怀安是直接买断了,不是租,也不是借用。    可是这样,也仅仅只是断绝了为人做嫁衣裳的下场而已。    真正令人折服的,是新安集团拿到诺托子品牌后,没有让自己产品的光芒直接全部被遮盖。    并且,现在正通过诺托这个跳板,把新安本身的品牌价值给发挥出来。    这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最难得的是,新安的产品挂上诺托子品牌的皮之后,价格暴涨。    直接把新安产品抬到了高端品牌的价格,而且一举进入了各种高端商场。    ——以前都是国内产品比国外的贵,现在却反过来了!    新安集团的产品,一样的质量,国内的比国外的便宜很多!    对于这一点,简直是好一番吹捧,非常认可非常支持!    不过,文章里肯定了陆怀安他们的决策之后,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层皮披起来容易,褪下去却难。    按照这个架势发展下去,这个品牌肯定能立起来,但是,在广大群众的印象里,它仍然是属于诺托的。    以后新安集团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把这个品牌和新安脱钩也要和诺托脱钩。    但是还不能影响其品牌价值。    难,太难了。    陆怀安手指在报纸上轻轻点了点,眉心微皱:“这个人,查出来,我要挖他来公司。”    哪怕给个空闲位置,都没关系。    跟这种人聊天,肯定很有意思的。    “好的。”侯尚伟记下了。    这篇文,果然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都兴奋极了,觉得新安集团这次真是干的漂亮。    以前都是他们羡慕国外来着,如今怎么着,也轮到国外羡慕他们了!    这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舒爽。    嗯,真痛快!    至于文里说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不少观点,但陆怀安看了之后,都感觉没有说到点子上。    就感觉有一处痒,却始终没法被挠到真正的痒处。    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