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惊喜
自刘义真出征以来已有一个月之久。关中的天气也在这段时间内慢慢褪去自身的燥热,带来了几分秋天的凉意。 除了降温带来的快感,更让关中之民关注的是逐渐成熟的麦子。 因为在冬天紧急疏通了沟渠,让关中各地的作物都不再有缺水的烦恼,所以今年的麦子长势格外旺盛,那饱满的麦穗似乎都让麦杆撑不住自己的重量,可劲往地上弯头。 长安附近的百姓今年应该是最为幸福的,毕竟这里的土地之前大都被羌人贵族占去的良田。他们在上面耕种,这片土地的精华也带给了他们无边的惊喜。 “据说今年官府不收粮食!” 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坐在靠近天地边的树荫下乘凉,开始了寒暄。 “拉倒吧!” “官府收粮,天经地义。更何况官府成百上千年都是那副球样子!今年若是不收粮,老子跟你姓!” 虽然官府早早就保证了给关中之民免去一年赋税,但临到丰收,还是有些人心里不踏实。 “呵!莫忘了这地是刘将军分给我们的,这免去赋税的命令也是他下的!还能把自己话咽下去不成?而且你可别认俺做爹,俺可生不出你这种没良心的混球来。” “哎呦,窝泥马!” “湿你北!” 有一些逐渐出现的刘义真的拥护者表达了对刘义真的信任,一时间两派人是争的不可开交。 “行了,莫要吵!今年不管官府收不收粮,那都是个丰收年!饿不死你们!这不比我们之前好太多了!” 饿不死,便是他们的心里底线,所以这类人倒是无欲无求。 可谁知这话反而惹得两派都不高兴了。 “滚球子!官府不可能收粮!” “孬货!谁还嫌弃自己粮食多?” 中间派有些悻悻:“不和你们这帮没皮燕子的怂说了,我去听道场的道士讲故事了!” 就在几方进行传统文化交流时,一阵熟悉的马蹄声让这帮老农心中警铃大作。 这种规模的马蹄声,肯定不可能是商队或者信使,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军队! 这些年来军队的到来从来都不是什么号消息,关中之民一听到马蹄声就犯怵,觉得手脚无力,面白汗虚。 “什么情况?莫不是羌人又打回来了?” “说什么胡话!” “不对,快看!那是大晋的帅旗!” 几个眼尖的老农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几面旗帜,心中稍安。 不过他们一想到身后的麦子,那心就又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这支军队对他们的田地做些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 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有些多余。 “那不是隔壁村的老王吗?” “喲!那是俺堂弟二姨家表叔的三侄子!他也在那军队里呢!” “真的?帮我瞅瞅有没有俺儿?” 这支军队正是刚刚从天水郡城返回长安的天策府军。 他们全是这关中土生土长的汉人,好多人都是乡里乡亲,一个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莫说主动抢人粮食,便是有人拿刀逼着他们他们都不会对这些即将丰收的粮食下手。 这不是他们的素质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出自关中,是关中人自己的军队。 甚至有府兵见到乘凉的老农,发现熟人的还主动挥手示意。 有几个老农见到军队中有自己的子侄辈,心中也少了几分畏惧,反而主动凑上来。 “狗蛋!你打仗打回来了!” “那是自然!” 被唤作狗蛋的府兵是老农的一个侄子,他见到熟人,有些得意忘形的向老农吹嘘起来:“您老有所不知!我们打仗那是轻松的很!跟着将军往上冲就是了!而且隔三差五就有rou食,那可比在家里快活多了!” “而且我这次立了军功,听伍长说我还能再分几亩田!到时候我就能娶个屁股大的婆娘生儿子了!” 狗蛋说的尽兴,但老农却觉得有些酸酸的,不过他还是死死拉住狗蛋:“你在军中可听到什么消息?今年这粮官府是收还是不收?” 狗蛋笃定的说:“当然不会收!” “刘将军都说了不收,你们还一天问问问。刘将军那是金口玉言,不像有些人一天尽放屁!” “唉?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你信不信...” “干嘛呢?” 一声厉呵,几个低级军官走过来想查探这边的情况。 见几个不认识的军官拿着兵刃走近,这让刚刚对着自家侄子大呼小叫的老农瞬间吓的腿软,居然转身就跑。 原本什么事都没有,但几个老农一跑让那军官以为他们心里有鬼,便几个跨步追上去将老农按在地上。 “抓错了!抓错了!” 狗蛋见自己叔叔被抓,也是脱离了队伍想要上前,但这下却使得sao动更大。 老农被按在地上,狗蛋在一旁求饶,这幅乱想很快就引起队伍中刘义真的注意。 刘义真有些不悦的策马赶来:“都快到长安了,在搞什么幺蛾子?” 那个制服老农的军官将事情经过告知了刘义真,而刘义真率先瞪了一眼狗蛋:“目无军法,只要在军中一日,你便要牢记军法军规。这个时候莫说是你叔叔,就是你祖宗叫你你也不能理会!” “你这次出征可有军功?” 狗蛋委屈巴巴的回答:“我有两个秦军首级之功...” “削去一个!” 刘义真没有留情面,直接将对方功劳砍半,让狗蛋脸色变得煞白。 完了! 军功少了赏的田就少了! 田少了钱就少了! 钱少了娶的婆娘档次就低了! 档次低了也就是说婆娘屁股小了! 屁股小的话就有可能生不出儿子! 生不出儿子那不就是断了自己家的香火? 狗蛋为自己的嘴碎,同时也为了未来婆娘的屁股,啊不是,是为了自家的香火而陷入了深深的懊悔... 而刘义真也让军官放开老农,看着惊魂未定的老农,刘义真也出言安抚:“老者放心,今年官府是不会收你们粮食的,你们安心便是!” 老农见刘义真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鱼鳞盔甲,便知道刘义真是个大官,居然鬼使神差的问了句:“此话当真?” “叔!你闭嘴吧!” 狗蛋实在看不下去,制止了自家叔叔的作死行为。 “这位便是刘将军,他说的话还有假?” 老农这才知道眼前之人便是传闻中的刘义真。他朝刘义真脸庞看去,果然是传说的俊秀男儿,就当即跪在地上,头一下下叩在地面:“将军,小老儿老糊涂了,冒犯了将军,还请将军饶命!” 眼看老农额头有鲜血留下,刘义真赶忙让周围士卒制止老农。 “不知者不罪,我不会追究。” “但还望老者周知,我既然答应了免去赋税,就不会出尔反尔,这点还望老者周知。同时可和其他邻里乡亲通知,大可让他们放心!” 老农这才罢休,只是突然间号啕大哭:“小老儿以前都不相信这天下有不欺负我等的官府,今日才知道这样的官府居然就在小老儿身边,我还一天疑神疑鬼,实在该死!” 没办法,不是关中之民多疑。 而是前面几任统治者都太没有节cao了,这让他们对官府这种机构有着天生的不信任。 不过相信过了今年,这种情况会好很多。 离开了老者,队伍继续前行,没多久便来到长安门户——灞桥。 出乎刘义真意料的是,灞桥边上居然挤满了人。 等大军靠近,一个硬朗的声音响起:“奏乐!” “咚!咚!咚!” 先是三声雄浑的大鼓锤击之声。 “呜~” 悠扬的号角声也响了起来。 接着,是清脆的雅乐演奏起宫、商、角、徵、羽的音符。 在抑扬顿挫的音乐中,灞桥对面走出一些头戴儒冠的儒生高声演唱——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 还是熟悉的《采芑》之曲。 歌词称赞了将领方叔去征讨荆蛮时的英姿,放在这里演奏似乎是将同样率军战胜鲜卑人的刘义真比做方叔,借用此曲表达了对刘义真远征归来的喜悦。 大军在礼乐的歌颂声中行至灞桥,而刘义真也看到了那熟悉的声音。 刘义真来到那人面前翻身下马:“这是先生安排的?” 王买德轻抚胡须:“恕臣未来得及和主公商量,之所以如此作为,是因为关中需要这场胜利。” “此战与上次不同,此次出征之军,乃是关中之军,所守卫之民,亦是关中之民!” “关中...太渴望这场胜利了!” 刘义真看着王买德许久,突然笑了起来。 这一刻,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与王买德之前的芥蒂已是烟消云散。 王买德举起双臂,双手交叉,弯下腰身,对着刘义真深深作揖。 “为天策将军贺!” 这时旁边看热闹的人也伴随王买德的声音大喊:“为天策将军贺!” 接着,王买德又斜跨一步,对刘义真身后的大军作揖:“为天策府军贺!” 这下周围的声音更大:“为天策府军贺!” 刘义真同样举起双臂,胯部作揖,高声大呼:“为关中贺!” “为关中贺!” 这回,是刘义真身后的将士们在呐喊,他们的声音穿过灞桥,穿过长安,最终在这一刻响彻关中! 灞桥周边的人越聚越多,这让大军中的将士愈发兴奋起来,开始振臂高呼,接受关中之民对他们的赞誉。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有一辆马车早已脱离此地,往未央宫驶去。 “主公不再庆祝一会?” 刘义真闻言掀开马车上的帘子,看着长安街上洋溢着笑脸的百姓后也跟着笑了一下后就放下帘子。 “还不到时候。” 此时偌大的马车中只有王买德和刘义真两个人。 “说吧,你知道什么消息了,值得你布下这等阵仗给关中之民看。” 伴随着帘子的落下,刘义真的笑容迅速收敛,看不出半点喜色。 王买德给自己这个“惊喜”的目的就是激励关中之民。 这说明王买德意识到马上就有一场要波及整个关中的危机将要出现,这才使他不得不极力吹捧对战乞伏炽磐的胜利,给关中之民壮胆。 王买德叹了口气。 “什么都瞒不过主公。”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羊皮制成的信件放在刘义真手上。 “臣在胡夏也有人在那里,这是对方传过来的情报。” 刘义真拿过羊皮,一目十行的阅读起来。 等看完,刘义真的神色变得愈发凝重。 “赫连勃勃...他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王买德解释:“这并非赫连勃勃的主意,而是近期投奔他的一个叫王慧龙的汉人谋士献上的计策。” “此计...曰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 刘义真咀嚼了一下:“倒也是贴切。” 他将羊皮揣在怀里,却一不小心掉在马车上,只见上面的内容正是: “天王遣使联络沮渠蒙逊,相约秋季共同伐晋,望周之。” 难怪王买德和刘义真都如此凝重。 因为现在,关中面对的将不再是三国伐晋。 而是四国! —————— 沮渠蒙逊,临松卢水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公元401年—433年在位。其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天玺三年,建立北凉。 永安三年七月,与南凉王秃发傉檀联合出兵进攻后凉;八月,与后秦结盟,灭后凉。永安十年三月,击败五万南凉骑兵的进攻,徙其8000余户而还。次年二月,攻占魏安人焦朗所据姑臧。永安十二年十月,率众迁都于姑臧,十一月称河西王。此后,与南凉、西凉、西秦连年混战,时胜时败。玄始九年七月,击败三万西凉军进攻,杀其主李歆,进入酒泉。翌年三月,大败西凉敦煌太守李恂,灭西凉。 义和三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