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抓住机遇
半个小时过去了 参加讲座的人们已经基本到齐了,都已经找到了座位,静静的坐着等待。 陈云松看了看表,对自己老师点了点头。 夏康平也看了看表,定了定神。 随即站起身,走到演讲席位之上。 尽管他想让自己学生讲,但开头的气氛和学生们的热情还是需要靠自己挑动起来的,自己要帮陈云松提前铺好路。 “在场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以及直播前的各界友人以及古诗文爱好者们,我是东海大学中文系夏康平………………~… 现在,我宣布,“诗行天下—人生游子”主题古诗论坛讲座, 现在, 正式开始!!” 说完,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不断,许多人都癫狂了,夏康平已经一年没开过讲座了。 之前每次听过他讲座的人,未来都必定取得极大的成就,至少生活无忧,人生美满。 原本还有传言说夏康平退休了,再也不会开讲座了,令人们时常叹息。今天竟破例又开了,人们自然激动,兴奋万分。 虽然人们疯狂,但仍很有秩序,觉得自己的欢呼差不多了就自行停了下来…………………… 夏康平清了清嗓子,开口了 “人生一路,几多起伏,昨日花开,今朝凋落,谁能自主? 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把握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珍惜住每一次命运,人生的抉择!” 夏康平笑着说。 说完,全场又是掌声雷动,这个话,很深邃………令人瞎想。 但让人们都迫不及待想要夏康平继续讲下去时。 夏康平突然的一句话令场面再度失控。 —“今天,我不想当主讲。” 夏康平淡淡的说,他的表情依旧那么淡然,那么沧桑……………没有丝毫意外。 他话音刚落,全场一片轰动,很多人都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不论观众,还是故事爱好者,还是各界人士全都沸腾了,不免整个会场瞬间变得嘈杂起来。 “什么情况呀,我是来听夏教授的讲座的,夏教授不讲还有谁能讲啊。” “对啊,东海大学就夏教授一个最大的金字招牌,今天不会是东海大学在忽悠我们的吧…………” 各种议论声音不断。 这,在夏康平的意料之中,举个例,原本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抢到了当代知名流行歌手巡回演唱会的门票。 自己花了许多的钱,许多的时间,而且位置还不好。就想听这位歌手的歌。 结果, 歌手突然跟你们观众说这次自己不唱歌,就只是来坐场,挂名的。 那谁能接受啊。 所以, 这讲座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夏康平仍不理会,他继续说着: “今天我主要是负责开场起个头,剩下的,不是我来讲” 这句话显得十分神秘。 台上只有夏康平和陈云松。 人们有些疑惑。 陈云松看着不到三十随岁,肯定是个小助理或场控。 而四十岁以上的教授虽然都来了,但都没有上台,那到底谁讲, 不会是来糊弄人的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真正的主角—东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江海市作家协会委员—陈云松。 本次讲座的发起者其实也是他。”说着,他指向站在一旁的陈云松。 场面瞬间沉静下来。不论场内场外,关注着这场讲座的所有人都懵了。 这人就叫陈云松啊,但没听说过这么年轻的副教授啊,更何况那么年轻肚子里能有多少墨水啊,真的是。 场面陷入一阵的混乱。 说完,夏康平就坐了下来,看向陈云松,自己不再说话。该说的自己已经说了, 剩下的路,就要看自己徒弟怎么走了…………… 其实陈云松这个时候也有些懵,我啥时候有了一个东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的名头了?真是奇怪? 但他看到夏康平的目光,便迅速想到肯定是自己老师做的。 心里又不禁感激万分…………… 陈云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往前走了大迈几步.,站到舞台中心。 说“我知道现在在场的各位已然对我充满了不忿,鄙夷,蔑视。 这,我很知道。我毕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跟夏教授比起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既然知道,那你还有脸来主讲这个讲座。”台下一个鄙夷的声音传来。 “哦,这句话是哪位说的,可敢站起来一聊。”陈云松瞬间变的不卑不亢,笑着说道。 原本自己姿态放那么低了,竟然还没人领情,那就不必领情了,呵呵。 “鄙人姓邢,名渊,不错,刚刚的话就是我说的,你又能怎样?” 站起来这人四十岁出头,一看就是个作家或教授。而且看着的确是有些学问的。 “我写作二十余载,什么讲座都听过,这次因仰慕于夏老因此,又因为是古诗爱好者,所以特地前来想来跟夏老学习。 结果等了那么久,实际的演讲人竟是你这种年纪轻轻的小孩。 真的是浪费时间。你年纪这么轻,能知道点什么? 我们是来听夏老讲座的,不是来听你来误人子弟的。” 邢渊说的话很直白,很了当,当他的话却非常实在的表达了场内所有人的心声。 陈云松没有生气,他仍面色不变,笑着说:“既然邢先生说完了,那可否让您口中这个误人子弟的演讲之人讲讲。” 邢渊也不知他要讲什么,所以点了点头。 “各位,你们为什么非要认为只有那些成名已久之人才包含学问而其他人没有呢? 你们为什么非要认为一个人年龄小而否定他呢, 这种理念是错误的。 你之所以这样哗众取宠,我想,不过只是完全因为你觉得如果自己认可让我来讲, 那就意味着我的位置,就算不及夏教授,那也是跟你平级,乃至更高的了。 你不愿放下自己的荣誉,你不愿承认我的文学造诣比你高,对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期不善者而改之。 你这样,只不过是在为自己找借口……………”陈云松的口气逐渐上升。 “呵呵,陈先生,我承认你的口才很好,但不证明你的文学底蕴高。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刚刚说的这些话,他们都要建立于一件事的基础上, 那就是—你有足够的文学底蕴。呵呵,但你有吗?”邢渊笑了笑,说。 “不试一试又怎能知道呢?许多人对待机会,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有时候,没有下一次,没有机会重来,没有暂停继续。 有时候,错过了现在,就永远永远没机会了。 这种后悔,我已经历无数次,所以,不管怎样,我要把握住机会。 不论, 成功与否…………………”陈云松自信的说。 “好,那我们给你这次机会,听你一次演讲,希望,你不会让我们场内场外的观众, 失望。”邢渊与周围的人交流了一下意见,说道。 “我先问在场的各位,你们认识多少诗人? 你们知道他们的完全生平吗?你能讲出他的所有故事吗? 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能把每首诗词的意境用文字勾勒出来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开这个讲座的目的,便是诗行天下,诗游人间,诗名于世。 人生就像一场舟车劳顿的苦旅,在一个人孤独前行的路上,我们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地追梦, 难免会有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身体和心灵上的疲惫,让我们由衷地想要一个停靠,期待遇到能够帮助我们“摆渡之人”。 诗人们,可能已经遇到了,他们心中的“摆渡人”—诗,这摆渡人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籍,带来灵魂的舒适,带来境界的高远。” 说着说着,陈云松自己就已然进入了一种高远深邃的境界,难以自拔。 “刚才夏教授说人生一路,几多起伏,昨日花开,今朝凋落,谁能自主? 我看,这后面还有几句: 烟花绽放,热烈热心,碎屑纷飞,落幕落寞,”陈云松越说越激动,他的热血,他的感悟,层层上升,他对人生的想法,思考,他整个人,都超然起来。 只见他淡淡的把最后一句吐出口中, “一切, 尽在尘世的浮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