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王远所愿,踏平辽东(下)
书迷正在阅读:余念无眠、善恶枉、竹影风笛、道劫仙踪、我有一把力量杖、把meimei培养成法神、这个世界的文娱有点怪、修灵神录、带着斩魄刀成为火影、闯荡日本当声优
“此言又是何意” 李靖想不明白,为什么解救出前隋七十万军民,大唐就会进入前所未有的超级盛世? 李世民也跟着问: “对呀!王公子,这二者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吗?” “联系可大了。” 王远一笑,又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你们可否记得红薯,基因水稻之事?” “自然记得!” 两人点头,这可是举世无双的大功德,而且还是由面前这位少年郎一手缔造,他们自然不会忘记。 “那你们可有想过,有了二者的大唐,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数年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王远故作神秘,买了一个关子。 “还能变成什么样子?” “不就是百姓都能吃上饱饭,从此再无饥荒吗?” 李世民和李靖皱眉,感觉自己跟不上王远的思路。 “错了!” “这可不仅仅只是解决温饱的问题。” 王远神色变得凝重。 这老李和老高,虽然看起来学识渊博,可毕竟是古代人,对很多东西没有具体的概念。 要知道红薯和基因水稻,在前世可是能够支撑起华夏大地整整十三亿人口! 并且还能让所有人温饱! 虽然大唐的生产技术和耕地面积都远不如后世。 可大唐人少呀! 就这一千多万人。求个温饱简直信手捏来! “到了那个时候,粮食将会彻底泛滥!” 粮食......泛滥! 这句话,直接把两人都说懵了,嘴巴张的老大! 粮食这玩意,居然也能泛滥? 开什么玩笑! 两人完全无法接受这句话。 其实这不怪他们,要知道在大半年之前,整个大唐都在闹饥荒,无数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而现在,怎么莫名其妙就开始闹粮食泛滥了呢? “你们如果不信的话,完全可以等明年,看看到时候粮食的价格会不会暴跌。” “你们呀!还是太小看红薯和基因水稻了!” 王远也不多做什么解释。 他说得再多,也没有现实有说服力。 看到王远如此自信的模样,两人神情更加凝重了。 “王公子,就算你说的对,可粮食泛滥又和前隋七十万军民有什么关系呢?”李世民询问。 李靖接过话题,接着道: “难不成就因为粮食泛滥,可以喂饱更多的百姓,所以就要把那被俘虏的七十万军民解救出来?” “这......” 这本是李靖的一句调侃之余,本打算再接一句这怎么可能。 可没想到,他还没说完,王远便兴奋地跳了起来: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老高,你果然比老李有脑子!” “粮食一旦泛滥,到时候大唐的人口肯定会暴增,也会开辟越来越多的荒地。” “不说别的,就单单说那余杭和扬州,四周就有大量的土地还没有开垦。” “更别说岭南一带,水土丰茂,只是缺乏人力而已。” “所以,耕地的开扩绝对是一个必要!” “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合情合理,可在前期却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 “你们可有想过?现在的大唐,四处征战,虽然大军都不算多,可每一次动兵却都要征调无数劳役。”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根本就没有余力去开垦荒地,更别说还要去耕种了。” “而那七十万军民,正好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听到这里,李世民和李靖已然是目瞪口呆。 如果不是时机不对,都想打自己两巴掌了! 这也太离谱了吧! 虽然王远看似说了很多,可实际上完全可以总结为一句! 就是要那七十万军民去种地! 天呀! 因为觉得未来会没有足够人手种地,所以要去灭了高句丽抢人? 这都是什么脑回路? 只能说,不愧是狗大户想出的理由,简单到完全不讲道理! “你们只要把这个理由说上去,保准李二会心动!” 王远越说越是兴奋。 本来他只是随意想了一个理由,打算去忽悠李二出兵。 可说完之后,连他自己也感觉有那么几分道理。 “连本公子都快被自己说服,李二这个傻缺肯定也会动心!” 两人:“......” 他们对视了一眼,皆是感觉一阵无话可说。 怎么说呢? 王公子,你开心就好吧。 接下来,王远留下两人简单吃了一个饭,就相互告别了。 叫上正在流泪劈柴的兄弟二人,和小乐儿简单说了两句,又卸下所有黄金之后,李世民和李靖坐着空荡荡的马车回去了。 “药师,老实说,你觉得王公子刚才的那些话有几分可信度?” 离开蓝田县之后,李世民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再没有半点笑意。 虽然他之前都是笑眯眯的,可这件事情毕竟牵扯到了一个国家。 而前隋,就是因为高句丽而灭亡的。 虽然高句丽远不如吐蕃,突厥,可它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天生就是一根利刺,深深插在整个中原大地的咽喉上! 当初的“圣人可汗”隋炀帝,举倾国之力围剿,最后也是折戟沉沙,徒劳无功。 如果王远所说,不但把整个隋朝都打没了,还留下超过七十万的军民,被高句丽奴役,没日没夜的劳作。 地位之低,形同奴隶。 虽然他们是前隋的军民,可血脉之中依旧流淌着华夏之血! “臣不知道,可臣还是觉得,陛下最好不要对此事报应太大的期待。” “药师,何出此言?” 李靖面带犹豫,迟疑一番后,才迎着李世民迷惑的目光道: “且不说那种轰山神兵到底存不存在,王公子是否在故意在粮食之事上夸大其词,就单说我大唐现在的情况,也不适宜再开战线。” “现在吐蕃虽然已经平定,可叛乱依旧四起,无数乱党都在伺机而动,我大唐的军队一直都驻扎在西北草原之上镇压叛乱,完全走不开。” “就连那位被俘的吐蕃新王——松赞干布,也在押完长安的路上被迫折返,要用借他性命来稳定民心。” “让吐蕃百姓看到,他们的新王还没有死,才能信服我大唐的仁慈。” “如果不完全解决雪区高原的残留问题,那恕臣直言,出兵高句丽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原来你担心的是这个。” 李世民了然,缓缓点头,药师不愧是药师,看待问题的角度的确很全面。 现在的大唐,虽说已经解决了吐蕃,可残留下来的问题的确还是够自己喝上一壶。 最起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稳定吐蕃的局势。 要知道吐蕃和东突厥可不一样,东突厥是游牧民族,而且颉利可汗荒yin无道,早就失去了民心。 更别说还要羊毛贸易,新教传播进行捆绑统治,控制西北草原的经济命脉,文化信仰。 虽然羊毛天生就带羊膻味,可只有经过盐水浸泡,还是能够去除大半。 尤其是现在的大唐,精盐制作方法大量普及,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羊毛销量已经逐渐起来。 加上新教建立,北庭都护府也快完成建造, 大唐在突厥的统治,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只是吐蕃的情况,要远比东突厥麻烦。 首先,吐蕃境内宗教复杂,各方割据势力也是蠢蠢欲动,虽然松赞干布处死了摄政王,可国内对于松赞干布不满的人却是大有人在。 毕竟谁也不想就这样被一个小屁孩骑在脑门上。 可以说,彻底吐蕃的难度和东突厥比起来,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所以陛下,臣觉得,攻打高句丽之事还需.......” 李靖试探说着,语气凝重,想要劝李世民彻底打消攻打高句丽想法。 毕竟前隋可是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尤其是这一次攻打高句丽,还是那位王公子的想法。 坦白的说,他作为大唐军神,是真的有些不服气。 大唐什么时候,成为了别人手中的刀刃? 还指哪打哪? 可还没等他说完,李世民便面露赞同,欣慰道: “药师,你说的没错!” “之前是朕忽略了,现在看来,下一次来的时候,不要要亲眼看看那大炮的实物,还要就这件事情好好问一下狗大户的主意!” “吐蕃的祸患一日不铲除,朕就一日难以安定!” “既然要打这高句丽!那就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一次,我大唐铁骑必定要踏平辽东!” 李世民说着,眼中露出了无法抑制的火光,战意昂扬! 这一次,可是狗大户主动提出的愿望,如果自己能够做到,那么狗大户对自己这个皇帝,肯定能尊重不少。 因此,李世民打定主意,必须要将高句丽彻底灭亡! 前隋没有做到的事情,就由他这个“千古一帝”来完成吧! 李靖:“......” “陛下,臣不是......” 他额头冒汗,感觉陛下完全误会了自己的意思。 “朕知道药师你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信心暴涨,看着马车之外,意气风发:“你害怕我大唐会和前隋一样,在辽东半岛失败,动摇盛世根基!” “可你忽略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李靖下意思询问。 李世嘴角微扬:“朕的身边有狗大户,而隋炀帝没有!” 轰隆! 李靖浑身一颤,脑海中轰鸣炸裂,险些一个坐不稳,撞在车厢之内! 朕的身边有狗大户,而隋炀帝没有! 这是何等的信任? 陛下这话虽然简单,可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他对王远无与伦比的信心! “臣明白了......” 虽然李靖还有很多话想要说,尤其是想向陛下解释自己的真正意思。 可现在,他突然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因为这位王公子,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明显要比他这个大唐军神地位要高得多。 这王公子,当真是一个神人呀! 李靖感叹,在复杂之中,彻底放弃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