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魏忠贤畏罪自尽
明砖第二百六十二章魏忠贤畏罪自尽秋天的小河是安静的,风平浪静的水里有些一群小鱼从这头游到了那头,明静的水面上时而还漾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吹来的秋风风,将一女子的双平髻的发丝吹得翩翩起舞,但那张瓜子脸、白皮肤、樱桃小嘴及弯弯的柳叶眉总能让韦东楠白看不厌。 好一会儿的寂寞后,这位名叫柳舒婉的十五岁少女这才将小嘴动了起来。 “你……那日……为何帮我?”,柳舒婉似乎有些害羞。 羞答答的脸让人看了总会心动。 东楠笑了笑,道:“那日,我只是看姑娘你没银子,才帮你而已。” “哦,这样啊。”柳舒婉似乎有些失望。 “对了。那日,你买那些冬枣可是有何用处?”韦东楠突然有些好奇。 “家母近日身子不太好,家父是做生意之人,很是忙碌。这才,在那日,想买些冬枣回去做碗粥给娘,好让她快些好起来。” 听着柳舒婉一说,韦东楠甜甜笑了起来。 “姑娘真孝顺啊。那你娘可好些了吗?”,东楠问道。 柳舒婉看了一眼东楠,接着朝着河流中看去,道:“多谢公子挂念,已经好多了。” “那便好。” 说后,二人又沉默了许久。 之后,柳舒婉起身来。 “韦公子,时候不早了,小女先回去了。我娘还等着我呢。” “嗯,好。”,东楠答应了。 其实,东楠有句话想问,藏在心中许久了,但又未说出口。 看着心爱之人走了,东楠有些后悔起来。看着天快黑了,东楠这才离去,往家的方向去了。 今日这半时辰的时间,兴许是东楠与柳舒婉自认识以来,相处最久的一次了。 尽管心头之话未问,但东楠想到这些,突然有些欢喜了起来。。。 傍晚,柳堂穿着正五品的官服回宅,这亦是最后一次穿着这身官服了。 “相公回来了?” 玲儿牵着鸿志的小手走了过来。 看着美丽的娘子及那可爱的孩儿,韦柳堂高兴的笑了笑,都迫不及待想要将升官之事告诉母子俩。 “嗯,回来了。东楠回来了吗?” 玲儿摇了摇头,回道:“还没。” 说后,玲儿一脸喜悦的看向了一旁两岁的孩儿鸿志。 “鸿志,你爹爹回来了。快喊声爹爹。” 韦柳堂一脸看向了这位两岁的儿子,等待着喊话。 “爹爹!”鸿志喊了声。 虽字吐得还不是很清晰,但柳堂这时感受到了温暖。 随后,韦柳堂高兴的抱起了两岁的孩子鸿志,往着书房而去,玲儿亦跟在一旁。 进到了书房,韦柳堂便一直朝着自己的孩儿看,时而还逗起了鸿志来,弄得鸿志哈哈大笑。 “相公,今日瞧你面色如此好,可是有好事发生了?”,玲儿笑着问道。 柳堂将目光转移向了妻子玲儿,应了声:“被你猜对了。” 听后,玲儿心喜的盘腿坐在了柳堂一旁,一对喜悦且带着期望的眼睛看向了柳堂。 “相公,何事啊?” “今日啊,魏忠贤辞官了,明日去为先皇帝守灵了,而你相公我,几时辰前升官了,升到了工部右侍郎侍郎,正三品。”,柳堂笑着道。 “恭喜相公。”,玲儿喜悦的说道。 接着,便好奇问了起来。 “相公,侍郎是做什么的?”玲儿如此问,兴许是怕柳堂累着吧。 “嗯……,就是协助尚书处理国家所有工程的开支啊,这些。”,柳堂回道。 听后,玲儿便高兴的亲了一口柳堂的脸蛋。 “相公,你等着。我去为你做好吃的。” 说后,笑融融的快步走出去了。 刚才的那一幕,让韦柳堂有些意想不到,细细回味来,还有些兴奋。 接着,柳堂看向了鸿志,笑道:“鸿志啊,你长大后,不要惹麻烦,知晓了吗?多多读书,将来啊,做个好官。” 第二日…… 一早,魏府门前,摆着长长一对人马,还引来了许多百姓围观。 这条街,似乎让这些人马给占了。 从头至尾,有些四十五辆马车,每辆马车皆装着财物珍宝,马千余匹,人八百余人。 “魏公公,走吧。”,内官刘应选道。 “好。” 接着,三位太监骑着马在前。左右两人是皇上吩咐的两太监,负责押送魏忠贤前往,中间一人则是什么皆未捆绑,不像罪犯的魏忠贤。 一话之下,这浩浩荡荡的人马便行走了起来,这阵势,哪里像押送罪犯嘛,就像是大将军出征一般。 而一旁的百姓,亦是议论纷纷。 “这魏忠贤是被贬还是出征啊?” “这么多人带着去,真是威风。” “他魏忠贤是命大,要不然现在脑袋早就掉喽。” “就是。” 刚开始,还没有官员敢上报此事,直到几日后…… “掌柜!来盘蛋炒饭,另外上壶酒!” “好嘞!” 此人乃是通政使官员杨绍震,处理完公务后,在京城中一家店铺吃起了饭来。 正在吃饭之时,杨绍震便听见了一旁满桌子的人,皆在议论魏忠贤一事。 这时的他,将耳朵仔细的听了起来: “听闻前几日,魏忠贤被贬去守灵,那架势,完全像个大将军似的。” “你还别说,此事啊,那日,我就亲眼看见。那街道上,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大概四五十辆的马车,几百余人一同出行啊。” “要我说啊,这皇上啊,应该把他杀了,解解我们这些百姓之气。” “就是,前几年,也不看我们这些百姓是如何过的,那日子,过得连只麻雀都不如。” 听着这些话,杨绍震将一盘鸡蛋饭干干净净吃完了,再喝上几口酒,留下了一两银子,这就离开了。 回到家中的他,急忙动起毛笔来,在一张纸上哗啦啦的写了起来,写了许久,方才入睡起来。 一大早,通政使官员杨绍震便将昨夜写好的奏疏递交了上去。。。 朝会后,皇帝朱由检便收到了份让他很是生气的奏疏。 “好你个魏忠贤!朕念在先帝面子上,饶他条生路,朕没想到他竟不知悔改,去为先帝守灵亦要大张旗鼓去!” “皇上,龙体保重啊,万不可动怒啊。皇上,既然魏忠贤不知悔改,便押他回京城,交由九卿会审。”,太监王承恩提主意道。 “承恩说的亦是。” 接着,皇帝朱由检便坐了下来,写了起来,随后交给王承恩。 “承恩,将朕的笔迹交由兵部,让兵部即刻将魏忠贤押解回京。” “是,奴婢遵命。” 说后,太监王承恩将皇上亲笔写的信交给了兵部尚书。 兵部知晓后,立马派出锦衣卫千户吴国安,担任此事。 “驾!驾!” “这次行动,不得有误,务必将罪臣魏忠贤押解回京!” “是!” 就这样,一批锦衣卫骑着马,腰间配着刀,一路南下,追赶着魏忠贤。 太监李永贞知晓此事后,为了不让他们抓到九千岁魏忠贤,吩咐给了一太监,让他将信秘密带出宫去,快马加鞭抢在锦衣卫到达前,交给魏忠贤。 最后,这封出自李永贞的信,还真被提前秘密送到了魏忠贤的手中。 得知此消息后,魏忠贤深知,自己的罪行得不到饶恕,便于当日晚上,阜城县。 “魏公公,您吃口饭吧?若是不吃,要是您出何状况了,奴婢们可都担当不起啊。”,一旁的太监劝着道。 听后,魏忠贤还是很坚定,说道:“不吃!快拿走!” 或许,魏忠贤真是被此事恐惧得无法吃饭。 此时的魏忠贤所在之处,乃是阜城县的外箱。 一来自京城的书生见到魏忠贤此局面后,立马写了兴作了一首《挂枝儿》。 写完后,这书生反倒还在离魏忠贤不远处,将这首新写的诗,唱了起来。 “随行的是寒月影,吆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唱后,这书生在魏忠贤的面前引上了几口酒来,笑意洋洋的看着魏忠贤,随后又继续喝了起来。 入睡时,魏忠贤睡在一漆黑的房间里,除了张木床与一桌子和盏煤油灯外,别无他物。 夜里,魏忠贤想着自己的事及那书生唱的,久久皆未能入睡,再想着那锦衣卫快赶上了。 这时的他,想着刚才书生唱的那句“不如死”之时,便起身来。 起身来的他,看着窗外时而吹着的寒风及月光照射下的屋里,嘴里突然念着道“不如死了,死了!” 念后,魏忠贤光着脚走了几步,小心翼翼的将床单拧成绳一般,借助着凳子,将这床单一头仍到了梁上,接着将这头与那头打起结来。 然后,魏忠贤踮起脚来,将头伸上前,搭在了这绳上,随后脚一蹬,头一挂,不知不觉上西天了。 当时板凳的一倒并未惊醒到那些押送的太监及随从。 毕竟这屋子老鼠多,根本亦未有人察觉。 直到第二天的早上…… “你去叫下魏公公,让他出来用膳了,还得赶行程呢。”太监刘应选朝着心腹太监说道。 听着后,那太监应了声,便前往魏公公所在的房间,刚开始敲了敲门,喊了几声没人应。 接着,便推开了门,看着床上是空荡荡的样子,还以为魏忠贤跑了。 结果,正当这太监欲要将魏忠贤逃走一事禀告太监刘应选时,这才发现魏忠贤挂在一床单上,整个人悬在空中,已经无气了。 见此,那太监吓了一个胆,慌慌张张的跑出来,跑到刘应选旁,吓得连话都吐不出了。 “怎么了?这么慌张?”,太监刘应选问着心腹太监。 “魏……魏……公公……他……他……他……” 看着自己的心腹太监吓得这样,太监刘应选便不再过问,往魏忠贤的屋子走去,正当跨进门槛之时,自己亦被吓了一跳。 吓得他,急忙离得远远的,来到自己心腹太监一旁。 “这怎么向皇上交差啊?刘公公?”,心腹太监焦急道。 太监刘应选看了看周围,确认无人知晓后,与心腹太监商量了起来。 “听好了,一会儿咱拿了魏公公的金宝后,我喊着魏公公逃走了,我们一同去追。然后乘机逃走,皇上就不会追究我们的责任,知晓了吗?” “知晓了。” 说后,太监刘应选与心腹太监偷了些魏忠贤的银两后,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魏忠贤跑了!”心腹太监喊道。 “我去追!”刘应选说道。 接着,心腹太监在后,太监刘应选在前跑着,跑着跑着直到从南方消失了。 “人呢?!”负责押送的另一太监郑康升问着道。 “禀郑公公,刘公公与李公公去追了。” 正当太监郑康升快要相信之时,一不留神发现了魏忠贤悬挂在木梁之下,断气了。 “什么跑了。”,郑康升有些气。 “你去将此事报给这儿的知县。”,郑康升吩咐道。 “是,小的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