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醒目仔秦宓吕凯
“他们来了!”、“上官来了…赶紧奏乐!” 接官亭外,官道边,汉安县寺一众官吏尽皆恭候在此。 来了,他们就这样来了: 只见当先两匹北地良驹上,端坐着两名文士,都在二十五六的样子;身上长袍儒衫之外,却套着一件军中皮甲,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 别部司马,千石秩俸,属于临时性职位;属吏没有个定数、所属兵马数量有多寡,没个准数。 若是上官看重你,会封你一个「别部司马」,作为以后提拔你的跳板;张翼德、关云长都干过这买卖。 若是上官为了打发你滚蛋,也是给你一个「别部司马」当当;比如天师道教主张修,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 孔融当然不会鸟区区一个“司马”,不可能让自己大老远跑到「接官亭」来迎候他… ——还是「别部」司马,这就更不值钱了; 司马前面不加“大”,那就没啥值得可怕。 ——参谋不加“长”,放屁都不响! 吕凯、赵宓(mī.也可以读fú)的随从不多,十来人的样子;没有大姨妈更没有姨丈… 他们这级别,还不配打出仪仗。 孔融不会前来迎接,文呈就是这里面的领导。 文呈趋步上前,拱手一礼:“吴司马、赵从事风尘仆仆远道而来,辛苦辛苦!” 吕凯、赵宓等人,赶紧下马。 吕凯扶住文呈行礼的双手,连连道:“不敢当,不敢当。吾等不过是被使君抓来凑数的,也不敢抗命不遵,当不得文君出城十里相迎!” ——文呈反应过来,这吕凯,是在暗示自己:他并不想干这个买卖; 他这是因为不受刺史刘隽的待见、是被赶出来的… 文呈哈哈一笑:“吕司马太过谦逊了!吕君乃是治理民政的一把好手,全益州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眼前这姓文的,是在含枪夹棒地点我们的水呢! 赵宓、吕凯二人,心里哪会不明白,文呈这是在暗示自己:你们就是治民的文臣,行军打仗上的本领,呵呵…没听说过你们有那玩意儿。 呃,好像俺也没有… ~~~~ “文功曹过誉了。” 赵宓上前拱手一礼,开口道:“我等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也就是埋首案牍、能够胡写乱画的劳形小吏而已。这不…” 赵宓拍拍自己儒衫外的皮甲,“这不,这身皮,都是文不文武不武的…倒是让诸君见笑了,哈哈哈!” ——这是两个官场老油子啊。 他们故意这样打扮,不惜当众失仪,也要表达出「我们对你没有威胁」的姿态! 文呈也跟着众人哈哈大笑,整个氛围瞬时变得融洽起来! ~~~~ 三杯“洗尘酒”下肚,吕凯憋气强忍着冲鼻的酒味儿、赵宓当场被酒精爬上了脸… “好酒!” 深深地呼出几口酒味儿,赵宓吐着酒气,赞叹道:“不知道汉安县,居然有此般烈酒;此酒当真有力气!” “是极是极!” 吕凯咽下嘴里的滔天酒味儿,开口应和:“入口冲、一线喉!军伍男儿,就当饮此烈酒!” 简单蒸馏出来的头道酒,还没有勾兑去辛、窖藏发酵出陈,当然辛辣无比、难以入口了; 若是喝的多的话,酒里的甲醛,轻则让你晕倒、重则让人失明… 此酒已经稀释过、沉淀了一段时日;用有毒有害的酒,去对付吴凯赵宓,文呈还不至于那么龌龊。 咱是有道德底线的银! ~~~~ 饶是如此,二人心里还是忍不住吐槽:这文大人,处处给我等下裤腰… 下苦药啊; 看来,不扒光我等的体面,这文大人不会善罢甘休! 人在屋檐下,货到地头死; 幸亏上任之前,我与赵宓请贾龙都尉吃了一顿酒,从他那里讨得了这人的根脚:这是个不惧权势的青冈橡子、铁头娃、又阴又狠,还杀伐果决; 千万莫要惹恼了此人,否则… 文呈再次拱手一礼,道:“还请二位上官,随我等入城;县寺里,已然安排好两位上官的「接风宴」。” 一行人,随即上马回城而去。 ~~~~ 汉安县宾馆,三楼雅间 吕凯、赵宓、文呈、县丞杨大人、兵曹王霸等人,都入座喝了两盏茶了,孔融与幕僚梅先生才施施然踱着方步,慢慢悠悠地走到雅间门口。 ——大种公鸡叫的迟,领导个头越大,越是上台的晚。 “呀,「平等阁」?” 孔融看着雅间房门上的隶书刻字,好奇地问迎候出来的文呈:“缉熙贤弟呀,此乃取自佛经中的「众生平等」之意乎?” 文呈笑笑:“是,也不是。” 孔融更是好奇:“此话何解耶?” “佛经《妙法莲华经》云:若言处处受生……众生平等;众生见了佛像却要下跪——可见,经是好经,只不过被歪嘴的和尚,念斜了。” “哈哈哈!有趣有趣,且听缉熙贤弟细细道来,用以佐酒罢!”孔融听的新奇,不由哈哈大笑。 ~~~~ 此时的佛教,没有什么社会地位,随便议论,冒犯不了它… 至少菩萨不会冒火、和尚不敢打人。 儒家也没后世那么不容冒犯的变.态.的尊崇地位,那是明朝才抬上去的。 即便是皇帝,也不是“凛然不可冒犯”:天子干了不光彩的事儿,史官就如实给你记上,让你遗臭万年! ——只要你汉武帝敢干,我就敢写! 皇帝还只能舔着脸,求史官放过自己; 史官的脖子,那不是一般的硬:“不得行!如实记录,是老子的职责!” 杀一个史官,弟弟接着上;再杀,儿子继续顶班… 唐代李二挨魏征骂; 李世民实在是气不过,也只敢等魏征死了,跑去挖人家的坟头泄愤;结果沦为千年笑柄。 宋代皇帝多半都是和事佬;有宋一朝,基本上没有杀过文臣,最多流放了事儿… 因此,这个时代说话,并没有那么多忌讳、禁忌; 尤其是随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骂天骂地骂皇帝,并不是多稀奇的事情。 ~~~~ 文呈接着说道:“先贤老子,曰众生平等,不如守中;道理也是极好的。然,此间取做「平等阁」,却非出自老子的学说。” 孔融好奇心重,闻言一愣:“都不是?那取自何典故、又是何意呢?” 文呈呵呵一笑:“三杯黄汤落肚,五魂出了七窍,尽皆浑浑然、噩噩然,哪还有什么年齿长幼、上下尊卑?众人皆可放浪形骸、直抒胸臆,只管谈天说地、挥斥方遒!此时,尽为酒友,人人平等矣!” “都为酒友,善!人人平等,大善!”孔融闻言抚掌大笑! 连「儿子不过是当爹那个人,寻欢作乐过后不小心生出来的」话都敢说的主,孔小二绝不是迂腐之人… 他若是浪起来,能够让海宁到钱塘江的沿江大堤都发抖! ~~~~ 众人迎宾入座,茶博士上前斟茶。 阳春三月,文呈心心念念的春茶,总算弄出来了! 文呈让人采摘了雨前茶,搓揉、炒制后与茉莉花、黄角兰花一起放入陶罐里“窨”,随后捞出花骨朵,只剩下吸收了花香的茶叶。 孔融喝一口清亮茶汤,入口微微一皱眉,随即脸上舒展开来;闭目匝巴匝巴,回味悠长… “好茶!” 孔融赞叹不已:“入口微涩,回味余甘;唇齿留香、沁人心脾啊!” 吕凯应和道:“吾也有幸在文功曹处,尝到了此等仙茗。呷一口茶汤,任凭茶甘花香在口腔回旋,真真儿的让人神清目明、心旷神怡呐!” “清茶明心,淡茶怡情,茶香沁脾;” 赵宓赞叹道:“此茶乃是茶中君子矣,哪是吾等喝的菽椒姜葱油盐茶汤可比!” “好一个茶中君子!”孔融抚掌大笑,“赵从事一语中的,此喻恰到好处,妙妙妙啊!” 孔融扭头问文呈:“缉熙贤弟,不知此茶唤作何名?” 「龙都香茗」…文呈差点脱口而出! 强忍着心中打广告的冲动,文呈摇摇头:“此茶乃是下官闹着玩儿的,尚未取名;既然话头说到此处了,便请孔君赐名罢。” 吕凯丢给赵宓一个「你看看,这货随便玩玩,都能玩出朵花儿来」的眼神…少惹为妙! 赵宓回一个眼神:「豆食豆豉,不仅仅别惹;还得学习这货:抓住一切时机拍马屁的不要脸作风」! 吕凯暗自点头认同:此货是马屁界的顶尖高手、不要脸门派的楷模,活该是天生当官的料… ~~~~ 孔融闻言大喜! 能够给此茶取名,那自己的名声,岂不是与此茶流芳百世、遗毒…一同千古? “哈哈哈,此茶看似平凡,犹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含蓄内敛;却又使人心旷神怡、余甘悠长…唔,就叫「汉安花茶」罢。” 卧槽,文呈被孔小二这跳跃思维给吓了一跳! 上官是酒蒙子,在后衙喝了大半天的酒,如今想不出好名字来;作为一名合格的下属、马屁界的资深人物,文呈当然得赶紧替上官补救… 文呈赶紧说道:“妙啊,此名朴实无华,却让籍籍无名的汉安县,随着此茶扬名九州!县尊的一番苦心,实在是让我等钦佩!” 说完,话锋一转:“此茶有莲心、雀舌、旗枪、鹰爪等规格,诸君品尝的乃是莲心,吾提议…此茶唤作「汉安花茶」中的「文举香茗」可好?不知诸君觉得…” “妙啊!”、“善呐!”、“不错不错,此名极好!” 王霸来一句:“要的!” 孔融孔文举,茶叶搭上孔小二的名气,有了免费的带盐人,以后推广起来,事半功倍! 孔小二也高兴:钱重要吗?呃,反正是没有名声重要!如今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此款神茶,哈哈,赚大发了! 吕凯嘴上附议,心里鄙视:我呸!这马屁拍的… 赵宓叫的最欢,牙咬的最狠:我呸呸呸,真真儿的不要脸至极!我、我再喝一口茶,继续鄙视你… ***饮一夜歌,许微烟的琴艺着实不凡:一曲「高山流水」、一曲「茉莉花」,让人心境祥和回味悠长、琴声袅袅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