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入仕
你的婉正文卷第七十章入仕凤凰山北,万松岭上。 南楚乃至天下闻名的敷文书院,便是坐落于此。 山间小路两旁,松柏茂密苍翠。目光向着远处望去,钱塘秀丽江景可以尽收眼底。 * “这些用功刻苦的学子,日后定然会成为南楚的栋梁。” “余老居功至伟,真是辛苦了。” 望着青山绿水之间,数名学子手中捧着书籍苦读的景象。楚文帝忍不住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十分欣慰。 “岂敢岂敢,圣上言重。” “圣上今日怎有闲暇,前来书院一观?” 于他身旁的余世藩轻轻摆手,开口向他问道。 “朕也需要歇息不是?” “许久未见余老,特意前来向你老讨一杯清茶来喝。” 楚文帝轻声一笑,向他开着玩笑说道。 “老朽荣幸之至。” “圣上,快这边请。” * 清澈溪旁,亭中。 二人竞相落座,余世藩亲自动起手来开始烹茶,没有假借他人之手。 “余老,朕也不卖关子。” “此行前来,便是为了你那才华四溢的孙子。” “如今天下,风起云涌。” “朝堂之上正是需要久负盛名之士填补之时。” “余老意下如何?” 楚文帝淡淡出言,可是话语之间,却是透着一股不容拒绝之意。 “慕白能得圣上如此看重,乃是他的荣幸。” “老朽对此倒是并无其它意见。” “只是......” 余世藩很快烹茶完毕,将还冒着些许热气的茶盏推到楚文帝的身前。 “余老有何难言之隐?” “但说无妨。” 望着面前的余世藩欲言又止之态,楚文帝直言向他问道。 “哎。” “此事说来,也怪老朽思虑不周。” “前些时日,帮他许了一门还算不错的亲事。” “可是谁知?双方庚帖已下,女子却是忽然不知所踪。” “哎,真是一言难尽啊!” 余世藩详细向他道来,脸上挂着说不出的尴尬。 “哦?” “却是不知哪家的女子,居然如此眼拙?” “慕白之才,天下闻名。” “当真是身在福中而不知福。” 楚文帝面带几分好奇,向他问道。 “呃。” “不瞒陛下,正是文渊阁大学士王凌之的千金。” 余世藩苦笑不已,向他实话实说。 “哦?” “王若曦?” “那就见怪不怪了。” 楚文帝闻言,轻轻点了点头。既然是王家的那个闺女,逃婚之事倒还真能做得出来。他对此女也算有些了解,当初因她进入先锋黑营一事,他还特意警告了一番王凌之。 此女不但有才,并且极有主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能顺从才是奇怪。 不过此举倒也正合他意,王若曦若是真的嫁给余慕白,他用起来反而多些顾忌。 “大丈夫何患无妻?” “整个南楚,恐怕不知有着多少待字闺中女子,做梦都想嫁给你那孙子。” 这话倒是的确不假,余慕白年少多才,许多未嫁女子皆是把他奉为最佳出嫁对象。只是,她们没有那般福气罢了。 “哎,老朽也知此理。” “只是,慕白那个孩子有些过于执拗。” “单单为她情有独钟,如今事情已经过去许久,他还是有些难以打开心结。”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余慕白面带几分失望之色,向他说道。 “小辈的感情之事,就让他们自己前去慢慢解决,你老枉自cao心也是无用。” “好了,时辰也不早了。朕还要赶在落日之前返回宫中。” “唤他前来,朕先见一见吧。” 楚文帝抿了一口清茶,淡淡出言说道。说是见上一见,其中难免透露几分想要考校之意。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 “也好。” 余世藩闻言,轻轻点头。 对于自家孙子的满腹才学,显得信心十足。 必然不会令他有所失望。 * “草民余慕白,见过圣上。” 没过许久,余慕白匆匆赶来。如今的他,不过只是一个白身,但是浑身上下,却是透着一股nongnong自信。 一身白衣飘飘,风度翩翩。 “起来吧。” “坐。” 楚文帝轻轻点头,余慕白给他的首次观感,令他感到颇为满意。第一次见到当今圣上,没有过分恃才傲物,也没有万般紧张之色。 “多谢陛下赐座。” 余慕白轻身落座,并未出言进行推辞。 “当今天下,四国纷争,动乱不已。朕少时继承先帝基业,心中万分企盼能够建立有如先祖那般的不世功业。” “你的才名传遍天下,心中可有一些良策,得以助我?” 楚文帝未做闲谈,上来便开始直奔主题。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他的脸上,想要看他是否有所慌乱。 “慕白浅见。” “如今天下四国虽然已经初显纷争之势,可是多作忧心的应该是西晋与大齐两国。皆因他们地处中原肥沃之地,更乃兵家必争四战之地。” “反观我南楚,划江而治。进可攻,退可守。” “圣上只需鼎足江南,坐观天下变幻形势。便已立于不败之地。” “北方正值多事之秋。圣上作壁上观之时。正好可以趁着这种变局,剿灭南部多番扰民的南越,以及进伐盘踞西南的南蛮各族,尽可能的占据长江以南所有土地。” “之后便可静待时机,最终挥师北伐。” “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余慕白沉吟片刻,开始侃侃而谈。铿锵有力的语气之中,显露无限豪情万丈。 “好,好,好。” 楚文帝伸手拍案猛然而起,目光看向于他眼前的余慕白,其中附带nongnong的欣赏之意。 余慕白,果然名不虚传。 “还有没有其它之言?” 楚文帝显得并不满足。这样一番言语,朝堂之上不乏聪明之士,之前已经早有人提了出来。 他想要仔细看看,余慕白还有什么其它的能耐。 “大齐。” 余慕白伸出手指,蘸了蘸茶盏之中茶水,在案几之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据闻北燕肖家有意与大齐联姻。” “圣上定要提前作出安排,阻止此事。” “天下四国。若论国力昌盛,大齐当排第一。若论兵马铁骑,北燕当排第一。” “若是两强联合图谋天下,那么西晋当先危矣。” “所以,联姻之事,万不能成。” “北燕想要与之大齐联姻,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 “山海关。” “若是山海关不在大齐之手,而是反在北燕之手。” “那么,北燕铁骑,将会肆意驰骋。” “无人能挡。” 余慕白说完这番话语,便已不在开口,开始静静等待楚文帝沉思。 “山海关,山海关,山海关。” 楚文帝口中反复念叨,他已被他说得有点动心。 若是北燕得以夺关。 那么北方...... 只是,山海关之重要,世人皆知。 大齐,怎会给他人可乘之机? “无论它是多么地理险要,无论它是多少重兵把守。”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攻不破的关隘。” “区别在于,内部还是外部罢了。” “有志者,事竟成。” 见到楚文帝有些琢磨不定,余慕白直接起身出言,再次给他添了一把助燃之火。 “好。” “慕白果然大才。” “常寺,传旨。” “封赏余慕白,翰林院修撰。” 封赏的官职不大,只是从六品的官。主要职责是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圣上的一言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这个官职,往往皆是用于封赏殿试提名的状元。 有着一点却是不容忽略,就是可以常伴圣上左右。 “老奴遵旨。” “多谢圣上恩典。” 常寺躬身领旨,余慕白躬身拜谢。 起身之后,余慕白嘴角一笑。 这个天下,没有他的参与其中。 应该很是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