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张幸川听见伙计的喊声,差点儿没气的昏过去,难道这伙计没长脑袋吗?自己明明昨天才在这个铺子出手了一株上好的“灯台子”,怎么今天就成了闹事的了呢? 少顷,掌柜的从后面出来了,上下打量了一番张幸川。 趁着掌柜的打量张幸川的时间,伙计在掌柜的耳朵边嘀咕了半天,说的应该就是昨天张幸川在他们铺子里出手人参的事。 掌柜的不像伙计那么武断,听了伙计的话,反而笑着问张幸川“这位客人,小伙计不懂事,有什么事,请跟我谈吧!” 说话间,还双手抱拳,向张幸川拱了拱手。 张幸川脸上的表情没啥变化,因为伙计跟掌柜的说话,说的都是夏国话,他一个哈斯巴人,不应该能听懂。 张幸川微微点了点头,沉声道“昨天在你们铺子里,出售了一株参,价格很公道,我这里还有一批参,打算出手,索性都卖给你们吧!” 掌柜的笑道“好说好说,不过本店收货,向来是要验货的,不知道客人,可否方便?” 张幸川没说话,给两个徒弟递了个颜色,昨天挨了师傅的骂,两个徒弟今天机灵了很多。 也不做声,只是从门外的一匹驮马上,卸下两个羊皮包裹,小心翼翼的搬进铺子里。 这匹驮马上的两个羊皮包裹里,装的是张幸川这些年攒下的全部家当,没别的东西,全都是参。 张幸川让自己的徒弟将包裹打开,里面是一个个用桦树皮制成的小筒,每一个里面都垫着羊毛,装着一株参。 张幸川接过徒弟递给自己的一支桦皮筒,解开上面拴着的细绳,打开后,一株周身布满铁线纹,参须上满是珍珠点的老参,就展现在掌柜的,和伙计眼前。 伙计惊呼道“掌柜的,这至少是五匹叶!” 没想到掌柜的非但不高兴,反而对着伙计怒道“住口,你还嫌丢人丢的不够多么?” 然后转过头,看着张幸川道“这位客人,请坐......”说罢手一摆,做了个请的手势。 张幸川依旧沉默,跟着掌柜的坐在铺子大堂一边的两把椅子上,掌柜的看了一眼伙计,沉声道“还愣着,还不去泡茶,然后去请刘管事,就说咱们家来大买卖了,让他来做见证。” 伙计一叠声的答应,连忙去泡茶了,掌柜的还不忘嘱咐一句“最好的酽茶!” 哈斯巴人经常吃rou食,喜欢喝酽茶,这是夏国商人都知道的事,招待哈斯巴人,最好的就是上一杯酽茶。 伙计很快送来两个盖碗,递给张幸川的那碗,是一碗恰到好处的酽茶。 掌柜的陪张幸川喝了一口茶,然后就有一搭无一搭的跟张幸川套话,无外乎就是想知道,张幸川是从哪个部落来的参客。 常年在山林中寻找山参的人,被商人们称之为参客,这些人无不是常年在外,风餐露宿,脸上难免有非常明显的风霜之色。 然而张幸川却不像是一个参客,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都不像是一个参客,这也是伙计认为他是来闹事的原因。 然而张幸川的表情,就像是在黑石城附近一样,没啥变化,并且话很少,他的两个徒弟,也知道在夏国人的地头上,要少说话才能少惹祸端,于是也都不做声。 掌柜的聊来聊去,聊了个寂寞,也就不再做声,慢慢的喝茶,端着刚才张幸川亮出来的那个桦皮筒,赏玩那株被伙计称作“五匹叶”的山参。 颜色对,铁线纹也对,珍珠点还对,这株参,少说也是二十年以上的老参,掌柜的忍不住问道。 “这位客人,你这两个皮包里,装的都是这样的参?” 如果这两个皮包里,都是这样的参,那可能是他这间铺子今年最大的一笔买卖了。 一个羊皮包里,至少上百个桦皮筒,要都是这样的老参,一株至少要六七个金币。 嘶...... 掌柜的见张幸川还是不做声,以为他是默认了。 这到底是哪里来的大参客,就算是一个中等的部落,一年也不能产出这么多参啊? 很快,去找互市管理处管事的伙计回来了,刘管事带着两个穿着军装的军士,跟着伙计进了铺子。 刘管事用哈斯巴语和张幸川说了几句,确定了张幸川要将这些参卖给这间叫百草堂的铺子,就让掌柜的开始验货。 于是掌柜的带着两个老师傅和六个伙计,开始清点数量,并且验货。 这一验货不要紧,发现刚才这个哈斯巴参客拿出来的参,并不是他这两个皮包里最好的。 一个老师傅小心翼翼的打开一个明显大一号的桦皮筒,然后就是一声惊呼“掌柜的,你看......” 掌柜的放下手里的笔,向老师傅手里看去,不由得跟着倒吸一口凉气,这株参,比他刚才看的那株,至少要大上一半,这种参,搞不好要三五十年才能长这么大。 掌柜的呼吸都沉重了,这株参弄回京城,三四百个小金龙,也未必能挡得住。 刘管事和两个军士,面无表情的看着掌柜的,掌柜的知道,这些互市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管他们使用多少钱从哈斯巴人手里买东西,他们关心的是,这个东西在帝国境内,能卖出多少钱。 掌柜的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向张幸川问道“这样的参,还有几株?” “就这一株!”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掌柜的先是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就是一阵失望。 从早上张幸川进店,一直到中午,清点验货的工作才做完,虽然绝大多数的参,价值从七十个小银龙,到八个金币不等,但是也有几株参,卖到了十几个金币。 那株最大的参,直接卖到了二十二个金币。 张幸川的一百八十多株山参,总共获利一百零九个帝国小金龙。 跟着刘管事的一名军士,详细的记录了这些参的信息,价格,他们甚至给每一株五个金币以上的参,都设立一个独立的编号。 记录一式两份,一份被刘管事收起来,然后就是张幸川跟着刘管事去互市管理处结账。 掌柜的派人跟着刘管事,去结算核销。 下午的时候,张幸川就带着装满金币的两个布袋,开始在互市上采购了,两个土地带着的羊皮、几株山参、鹿茸等货物,也卖了不错的价格。 盐巴、茶砖、工具,师徒三人满载而归,这些东西自家是很难用完的,回去可以跟邻居们换取些其他的东西。 正在他们进行大采购的时候,张幸川见到了一个招牌,上书“福瑞升”,三个大字。 看来自己的上司并没有放弃自己,真的将福瑞升开到了枫桦城,这三个大字,就像是一盏灯,突然间就照亮了张幸川的心。 张幸川见福瑞升铺子外摆着几匹布料,一个伙计一边摆弄那些布料,一边跟前来枫桦城出售棉花的哈斯巴人交谈。 张幸川让两个徒弟带着驮马先回营地,而自己则牵着一匹马,慢慢踱到福瑞升门口。 伙计见来了个生人,连忙道“这位客人,有什么事么?小店经营各种棉布,你看这布料,多结实,这颜色,多纯正,怎么洗都不会掉色的!” “这棉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夏天吸汗,冬天保暖,还能在棉布里面絮上棉花,做成棉袄,棉被,冬天穿别提多暖和了,客人可以进店看看。” 伙计的哈斯巴话说的很好,张幸川觉得自己要是闭上眼,一定分不出这是一个夏国人在说哈斯巴话。 “军部真厉害,能训练出这么厉害的伙计。”张幸川心里想着,他不知道的是,这些伙计并不是军部情报司的谍子,这间铺子里,只有少数几个人,才是军部情报司的人。 经过一番挑拣和讨价还价,张幸川买了两匹黑布,还要了一匹白布,然后进铺子结账,从账房先生手里接过买布的凭证,这在出城的时候用得上。 接过了两块木牌,张幸川问一个伙计“伙计,掌柜的在么?” 伙计一愣,指着正在街对面跟一间铺子掌柜的聊天的乔之昌道“我们掌柜的在那。” 张幸川手里变戏法一般出现一枚大银龙,不露声色塞在伙计手里,低声道“我想跟掌柜的说几句话。” 伙计捏了捏手里的大银龙,笑着道“等着,我这就去帮你叫。” 不多时,乔之昌迈着四方步,走进了铺子,看见正在一边站着的张幸川,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笑着道“这位哈斯巴兄弟,看着眼生的很,远道而来,乔某未曾远迎,莫怪莫怪!” 说罢,请张幸川到一边坐下,伙计很快送上茶水。 乔之昌喝了一口茶,笑着道“兄弟远道而来,找乔某,可是有什么事?” 张幸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道“掌柜的,我想从你这买些布匹,运回黑石城贩卖,只是我带的马匹不多,能不能给我弄几匹驮马?” 张幸川顿了顿,继续道“价钱方面,好商量!” 乔之昌笑着道“兄弟可能有所不知,现在这马匹,可是不好弄,搞不好要花大价钱。” 张幸川将一个装满金币的布袋子,咣当一声放在桌子上,引起铺子里的人向这里看来。 乔之昌打着哈哈道“有这个,也不一定好办呐。” 张幸川微微把头凑近乔之昌,一副想要跟乔之昌密谈,收买乔之昌的样子。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以微不可查的声音道“垂死病中惊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