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我本是闲散人
波才发挥了自己强大的逃跑能力,愣是在乱军中跑了出来, 赵云和孙静奉命继续围捕波才,绕了许久都没有发现波才的踪迹,只好垂头丧气回来复命。 波才大军全军覆没,他也知道自己得罪人太多,只好把黄巾揣在怀中,悄悄北上,希望能早回到太平道的怀抱。 他走过东郡,终于进入了冀州,这一路上,他竟然看到了不少人公然头戴黄巾,扛着长短不一的兵器,就公开走在初温暖的阳光下。 波才看的眼眶不一阵湿润, 曾经,这也是他的梦想。 太平道,已经占据冀州全境了吗? 在大贤良师的带领下,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 他缓步向前,掏出黄巾带在头上,正要上前跟那些黄巾军相认,可背后蓦的响起一个冰冷的声音。 “汝还敢来冀州?” 波才慌忙转,只见背后不知何时站着一个一浅绿直裾女服,可的明媚少女。 “仙姑!?” 来人正是和刘备许久未见的太平道仙姑甘瑶。 波才见到甘瑶,本来满脸喜色,可见甘瑶脸色冰冷,他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 扑通。 这个高大的汉子赶紧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地道: “仙姑,我愧对大贤良师重托,拼死来到冀州,就是想请大贤良师责罚。” 甘瑶的脸上依旧冰冷如霜,见波才恐惧的模样,她叹息道: “既然知错,那,汝便自裁吧。” “这……”波才面露惊惧,没想到大贤良师的惩戒居然这样狠辣无。 他倒是没想过甘瑶会假传大贤良师旨意,可正是如此,他才感觉到那来自心底的惶恐和绝望。 “我,我对本道忠心耿耿,我从豫州拼死杀出来,就是为了再见大贤良师一面!” 他颤颤抖抖举着手中那条破烂不堪的黄巾, 一路上,波才不断隐匿奔逃,抢劫了几户人家,换了好几件衣服,却从没有想要舍弃这条能证明他反贼份的黄巾。 “仙姑,为什么?” “波才,本道主旨为何?” “本,本道主旨,救济下,护佑黎民, 让,让下万民皆受黄教化。” “那,汝做了哪些?” 波才额上的汗珠不断流下来,脸上的表更加惶恐焦急。 他是太平道的死忠,整个豫州最虔诚的子弟,平素传教从来不遗余力,这才被张角委以重任。 但一个人的和做的总是会有那么一丢丢的差距。 大战开启,平素慈悲仁善的波才为了尽可能收获战争的胜利几乎癫狂, 他早就背叛了自己的初心,把自己代入山匪乱兵的份, 全然忘了太平道建立之初,他们曾经许下誓言,要还这个世间一片朗朗乾坤。 “波才之过,万死难赎……” 从豫州跑到冀州,波才已经消耗干净了最后的勇气, 现在他方寸大乱,在甘瑶森凉的目光下,他终于缓缓举起了一直贴藏匿的短刀。 甘瑶的嘴角不自地抽动了一下,可终究没有阻止波才。 “仙姑,我还能回黄的怀抱吗?” “可以。”甘瑶终于抑制不住心底的悲怆,柔声道,“黄会赐福于汝!” 波才一刀刺进自己的口,他并没有惨叫,只是苦笑着看着甘瑶,任由鲜血缓缓流干,然后慢慢闭上了眼睛。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能想到这个纵横豫州,杀人不眨眼的恐怖魔头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她朝波才默默祝祷,许久,才转过去。 在他后,默默矗立着不少头戴黄巾的汉子。 他们静静看着波才殒命,没有一个人发出声息,场面沉默的让人毛骨悚然。 “一定要杀他吗?”甘瑶叹息道。 波才是太平道的老人,虽然铸下大错,但亲自死他还是让甘瑶一双手不住地发颤。 一众黄巾军默默散开,一个带着铁面的劲装男子缓缓向前,默默站在甘瑶的面前。 “某创立太平道,首倡大义,讨伐不仁,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掀起大乱祸害下,而是为了靖清四海,还万民朗朗乾坤。” “波才在豫州杀戮无度,令我道名望大损,若我道人人如此,黄还会护佑我等吗?” 张角的声音不大,但周围所有人听在耳中,却如晨钟暮鼓一般振聋发聩。 连带甘瑶在内,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发自内心的深深震撼,在这个铁面饶面前,他们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和违背。 “走吧,黄还在等着我等, 这回,我们要让所有人看看我太平道真正的模样!” · 刘备没找到波才,却也没太过在意。 此人作战的本事稀松平常,且名声极坏,这次他肆虐颍川、陈国,早就引起了众饶不满, 他下次要是在领兵杀来,刘备不介意再狠狠痛打他一顿,让他知道大汉还不是他就能随意驰骋。 他收拢兵马,又清点了死伤,把被俘的黄巾军都交给陈留太守张邈处置, 现在耕在即,张邈需要大量的徭役,这些人高矮胖瘦正合适,正好能满足张邈的需求, 刘备这么仗义,张邈自然开心笑纳,又格外卖力给刘备引荐自己手下的能人戏忠。 真不是张邈觉得戏忠是个废物,想故意把垃圾甩给刘备,反倒是他觉得戏忠这人智谋出众,很有规划,在自己手下可能发挥不出本事。 倒是引荐给刘备这个名字写进书的人,可能会有作用。 至于为什么不引荐给曹…… 张邈想起这件事心中就有气。 袁绍曾经告诉张邈,曹得到书之后,深感书强大,故意害死张邈派去的两个盗墓好手,以图独霸书的秘密。 张邈一开始还不信,但袁绍给张邈展示了曹的书,告诉张邈,曹在未来可是要做帝王之人。 这就不由张邈不信。 曹一开始不知道自己能做皇帝,这才跟我分享书的秘密, 后来发现这个秘密后,就假装自己被山洪冲走,还故意给袁绍泄露一二,想要借助袁绍世族的支持。 张邈后来多次跟曹接触,可曹依旧守口如瓶,绝不提起自己知道魏武帝之事, 这更证实了张邈心中的怀疑。 呵,我张邈大好男儿,岂能跟这种鼠辈为友? 魏武帝是吧,老子看看汝有什么本事称帝! 戏忠确实有跟刘备结交的想法。 戏忠字志才,虽然也是颍川世族,可他们家跟颍川的几大豪族根本没法相提并论,甚至跟郭家、司马家都没有比较之力, 平素里,各世家彼此关系都不错,坐在一起或是清谈吹牛,或是彼此吹捧养望, 有足够的名望,就是当官、当大官的资本。 颍川四长名望极高,根本看不上的县令,可他们家的子侄、旁支亲戚还有茫茫多, 下官员的空缺明显跟不上他们世家的繁殖速度, 这种互相举荐的好事,自然轮不到戏忠。 戏忠好恨啊。 他真的很想当县令,当太守,去朝廷当个议郎也校 可他这种末等世族偏偏又没有办法,还必须装出一副风轻云淡不想做官的模样来养望, 当真是难受的快要吐了。 他跟张邈的私交还是不错,在听闻了刘备的种种事迹之后,立刻判断此人就是自己要寻找的那个人。 第一,刘备出不错,是正宗的汉室宗亲。 第二,刘备属于宦党。 这宦党名声虽然臭,但做官的机会一点不少,也能形成一股可怕的势力,彼此吹捧起来一点不虚世族。 第三嘛,那就是刘备得罪了颍川世族郭氏。 颍川郭家的大公子郭图放出话来,谁襄助刘备就是跟他郭家过不去, 正好,戏忠一直就跟郭图的关系不好,我就是跟汝过不去又能如何? 所以,他一直想通过张邈的关系跟刘备搭上线。 不过以戏忠的聪明和谨慎,肯定不会对刘备推心置腹,像沮授和田丰一样连官都不做,直接投刘备帐下。 他只想在刘备面前尽力表现出自己的才华,让刘备知道自己为颍川人还在默默支持着刘备, 若是他刘备飞黄腾达,需要一个颍川名仕支持的时候,请一定联系我戏忠。 若是后刘备完蛋没混出来,那也不要紧,我戏忠也会出于名誓风采为汝感慨两声。 我们都不吃亏,好。 刘备年纪渐长,混了这许久,也不相信愿意弃官投靠自己的文士有两个还会有第三个—— 那样也太脱离实际了。 对于戏忠的姿态,刘备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而且…… 尽管感觉戏忠的才学并没有超过沮授和田丰,但他紧紧握住戏忠的手,感慨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备有幸聆听先生教诲,当真是感激莫名, 不知先生可愿出山,救济这下万民?” 成了! 戏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脸上波澜不惊,沉吟道: “不瞒左校尉,忠闲云野鹤惯了,如今朝廷诸事繁杂,实在不愿劳,还请……” 田豫在一边给刘备倒酒,一边道: “先生这闲云野鹤倒是极好,荀彧跟先生同乡,却一直想着做官, 这次什么都要跟着我等前来,只是恩师考虑到长途奔袭,带着一个文士拖后腿,便让他在雒阳辅佐赵常侍了!” “啥?” 戏忠蒙了。 荀彧?赵常侍? 刘备笑呵呵地道: “人各有志,文若在赵常侍门下对我等助力颇多,阿豫休要在背后他不是。” 荀彧居然在赵忠门下! 戏忠还是第一次听这个消息。 这,这怎么可能,那可是荀彧啊! 荀彧居然投效了宦党? 戏忠几乎两眼一抹黑,见刘备和田豫谈笑自若不像作伪,立刻道: “我本是闲散人,可如今下大乱,民不聊生,焉能袖手旁观, 若有能襄助左校尉处,当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