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诗和歌谣
    书中的诗和歌谣    在写作过程中,我也想尽量写的画面感强烈一些,让画面尽量完美一些,更加诗情画意一些,但是水平有限,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对话完成了,读起来难免味同嚼蜡,即使有画面感,也是个平淡的画面,缺少矛盾冲突,实在抱歉。    1、书中第一次出现诗是在第62节,描写一个唐朝婚礼,唐代婚礼的程序,是有催妆诗这个环节的,新郎要做一首诗才能把新娘喊出来,在此之前,我真没有想到在书里写诗,于是就有了,这首催妆诗:    日照妆楼一树高,    新人犹在画眉毛。    何须满面浑饰罢,    莫负良辰在今朝。    2、接下来就有了第二首,在第63节,却扇诗:    团扇半掩遮娇颜,    好事未成岂贪欢。    待到圆满归家日,    jiejie十六我十三。    3、书中的第三首诗出现在第65节,是一种自由体裁,只想写出男主和女主一对相知相恋的少年,风雨同行,快意江湖的感觉罢了,诗分上下两阙,采取上问下答的形式。    需要特别解释的是,每阙最后一句,主要意思是说的我自己的感觉,上阙中,流水有情时,乾坤我荡平,是说当有人看我书的时候,我的书已经写完了,完全是在自嘲作品没有读者;下阙中,笑谈多少事,尽在我心中,也是说明我对这部书的所有计划,都在心里装着,毕竟,跟纵横平台签了二百万到三百万字的协议。    风潇潇,雨蒙蒙。    谁与谁?披蓑同路行。    电闪闪,雷声声。    哪一个?才是真英雄。    青山仍依旧,侠路有相逢。    流水有情时,乾坤我荡平。    风在啸,雨未停。    我与你,仗剑天下行。    电又闪,雷再鸣。    此世间,确有真英雄。    英名垂千古,丹心照汗青。    笑谈多少事,尽在我心中!    4、第四首是我根据故事情节,自填的一首词,词中意思,不难理解,窦线娘也为罗成将军生下儿子罗通,只是罗成已经死了(她以为),自己带孩子,弹琴时思念丈夫,这么一个情景,在第100节,是一首将军令:    长夜孤清,琵琶声声。    膝下小儿,常问父容。    日夜思将军,不得入梦中。    怀抱相思木琴,难诉此间心情。    再聚可有归期,怎堪两世飘零。    乱拨弄!谁人听?谁人听?    5、第五首,则是一首歌谣,出现在第126节,后唐第一猛将李存孝,十八骑取长安,500飞虎队所向披靡,我自己猜想民间不可能没有传颂,便编写了一首,自由体裁,考虑到李存孝文化程度应该不高,有点像儿歌。    草儿青,草儿黄。    一岁枯,一岁长。    春来青,秋去黄。    男儿纵马上战场。    打虎少年郎,无敌飞虎将。    太保李存孝,天下世无双。    6、第六首出现在第159节,考虑到岳飞在狱中,应该有所感悟,用一首诗来描写他死前的心情应该更好,那天刚好是除夕晚上,就以他自吟自唱的形式,写下这首,狱中诗:    忽闻爆竹响,却疑是金兵。    可叹临不惑,此身遭狱刑。    靖康耻犹记,臣子恨当铭。    何日跨战马?笑将二圣迎!”    7、第七首出现在第164节,考虑到宋代,诗词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就以两个普通酸文人的角度,用有点搞笑的一首诗,抒发对忠臣被jian人所害的不满。    才见天上飞人美,    又闻那边响冬雷。    若非天公头进水,    必是人间有是非!    8、第八首在我的存稿里。    前世烽烟起,    今生方外游。    忠臣已逝去,    归卧故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