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王玄策上任
王玄策并不像黄伯玉想象中那样凶恶威猛,除了皮肤白皙一些以外,似乎没有一点其他的特征。 在他想来,能够纵横西域,一人灭一国的狠人,绝对应该是须发怒张,高大威猛,面带凶相。然而眼前的王玄策,个子倒是长得很是高大,至少有一米八以上,但是那张脸绝对应该是一张读书人的脸。 这让他想到了当年纵横西域的班超。也不知道这家伙那张脸是怎么保养的?军营中的厮杀汉子,居然没有在训练当中被晒黑。 “王玄策这家伙以后多关注一下,对他好一点。” 黄伯玉说完这话便进屋去了,黄不苟在外面点了点头,记下了这个名字。 新生事物总是会受到大家的追捧的,这不是现代社会的特色,大唐也有这会事。 蜂窝煤炉还没有开始制造,已经有人在打他的主意了,只不过鉴于李大将军这块挡箭牌比较大,所以大多数人只是观望而已。 当然也有想要来试一下的。螃蟹总是要有第一个吃的人吧? 从吃过午饭开始,陆陆续续就已经有人来了。 第一个进来的自然是程咬金。黄伯玉很想问他,你顾得过来吗?怎么什么事都想掺和一下? “钱没有嫌多的吧?” “这是已经和卫国公说好了,你想都别想。” “你小子翅膀硬了是不是?” “酒精还可以吧?” “又不是经常有受伤的士兵。”程咬金很无奈,他很想喝那酒精,但是自从那只狗被酒精喝死之后,他对酒精也是畏之如虎。 “蒸的时候把火稍微大一点,蒸出来的不就是烈酒了吗?” 黄伯玉看了一眼程咬金,他很想说,难道你不知道火力加大,就可以把一部分水蒸汽也蒸馏出来了吗?天然的酒精兑蒸馏水,这不就是烈酒吗? “加大多少?” “自己实验去吧,多试几次不就把握住了?” “能赶得上茅台?” “赶不上。” “怎么才能赶得上?” 黄伯玉看了看程咬金腰间,这家伙居然附庸风雅,在腰间挂了一块石头,像小孩子拳头一般大小。也不知道是玉还是其他东西,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田黄石。 伸手摸了一下,冰凉而又光滑。 “看什么看?”程咬金抬手就打掉了黄伯玉伸向他腰间的手。 “腰里边挂一块破石头干啥?挂一块玉多好。” “说得轻松,挂一块玉丢了多可惜。” “你又不缺一块玉。”黄伯玉撇了撇嘴,很是看不起程咬金这种守财奴的样子。 “这石头是当年裴行俨送我的,和王世充打仗的时候,为了救他,我大腿上挨了一马槊。他送了我一些玉,里边就有这块石头。” 黄伯玉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这绝对是好东西。 “解下来吧,出去丢人。” “我信你才怪呢,你小子就从来不安好心,说不定就是好东西。”这是一个鼻子比狗还要灵的家伙,虽然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是他相信黄伯玉的眼光。 “还想不想弄出点茅台来?” “好吧。”程咬金很rou疼的取下了腰间的那块石头。 “别那么rou疼。回家去挖一个酒窖。然后把发酵过的酒糟和泥和在一起抹在窖里,再把蒸馏好的酒,在里边放上个十年八年,也就差不多了。” 程咬金有些上火,他感觉自己被骗了,“十年八年,还差不多?” 听到这声音有点咬牙切齿,程咬金的眼神似乎也有点不对劲。黄伯玉赶紧把屁股往旁边挪了一下,“你喝得那茅台都是30年50年的陈酿!” “真有三五十年?” “你不看瓶子啊?” “瓶子怎么了?” “对不起,我忘了您老人家不识字。” 老程跳了起来,“谁说我不识字?” 然后气冲冲的走了。黄伯玉在后面喊了一声,“叔叔,该月底分红了。” “钻钱眼的臭小子,已经放在你家门房了。问你家黄狗去。” 黄不苟一脸郁闷的小声说道,“我已经不叫黄狗了,我叫黄不苟。” 程咬金回过头来,“黄布做的狗不还是狗吗?” 程咬金走了,但是黄伯玉心里可没有轻松下来。可以想象,以后还会有人来,而且也都是冲着利益来的。到时候要谁不要谁,这可是一个很难做的选择题。 背着手朝后院的醋坊走去,“如果有人找就说我出去了。” 黄不苟在身后答应了一声。 把玩着那一块疑似田黄石,黄伯玉是越看越喜欢,“这要是真的,怎么得有1000万吧?” 至于外面的风雨如何,自然有黄不苟在应付。 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王玄策才回来了。 “李德奖的钱到位了吗?” “回侯爷,到位了。” “好,明天咱俩一起去。” “嗯,好。” “读过书吗?” “小时候,在邻居家的私塾旁边偷听过几天。” “几天?” “也不是几天,几个月吧。” “怎么就当兵了?” “爹妈去世了,一个人养活不了自己了。听说军队里边可以放开肚皮吃。” “打铁什么时候学会的?” “老爹就是铁匠。” “想读书吗?” “想,可是没有书。” “家里的书自己想看就看吧,庄三勇家的小鱼儿也在念书。” “嗯。” “不认识的字就去问管家。” “谢侯爷。” “以后有时间多读点地理方面的书,尤其是吐蕃和天竺那边的地理情况,你多了解一些。” 这可是老天爷给三哥准备的礼物,可不能被自己给养废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这一只蝴蝶的翅膀,把不该煽动的给煽动了。这位虽然做下了震动天竺的功绩,但是在黄伯玉看来,这家伙的戾气还是太重了一些,手段也有点单纯。如果能够多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多掌握一些治理国家的本事,也许大唐的疆域还会更加广阔一点。 “嗯。” 王玄策嘴里答应着,可是怎么也想不通,蜂窝煤炉与地理有什么关系?难道说吐蕃那边天气冷,更需要蜂窝煤炉? 第二天一大早,黄伯玉便带着王玄策去了蜂窝煤炉厂。李德奖从昨天开始就已经守着了,毕竟这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他仕途的开端。而且他父亲已经明确提出,这件事必须要做好,也许这件事情做好了,说不定还能够弄一个爵位。 “你懂蜂窝煤炉这个东西吗?” 李德奖老实的摇了摇头。 “不懂就不要乱插手。让他当厂长吧?” “厂长?总管蜂窝煤厂的人?你不当吗?” “嗯,就是我就不当了。你也不要当这个厂长了,怎么制造的事情都让王玄策来管,你管好两件事就行了,一是顶住所有的压力,不管谁想要参加进来都不行,这个活就是咱两家的。二是想办法把这些蜂窝煤炉子和烟囱卖出去,还要能卖上好价钱。可千万不能赔本卖。” “这是为什么呀?”李德奖有点不理解,这是宁可相信自己的家丁,也不相信自己? “外面的事当然要你去管,你将来是要封爵位的人,当这个厂长有意思吗?你看我和崔家合伙弄盐,和程处嗣他们家弄酒精,和秦怀玉弄蜂窝煤,可是我都只负责收钱。你要是当了商人了,你还想着以后把爵位提高吗?” 李德奖很是开心的点了点头,原来这是在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呀,的确这个时代的商人位置是极其低下的。即便你再有钱也无法改变你的社会地位,科举考试不能参加,官不能当,有档次的衣服还不能穿。过一个商人有什么好? 自己好歹也是贵族啊,卫国公的儿子,怎么能做一个商人呢? 于是,大唐第一家蜂窝煤炉厂的厂长王玄策正式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