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帝心
    后园,    内殿;    四周,门窗紧闭,一条条黑色的垂帘挂满,遮蔽住了绝大部分的阳光。    里头,陈设简单,显得很是空旷;    “吱呀……”    门,被从外面打开,一名宫女抱着一个锦盒走了进来。    一进来,    宫女就感觉到刺骨的寒意;    不是因为这座殿内没有生炭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压力,让人心底无法抑制地去畏惧。    她往前走,    尽量不发出丝毫声音。    这时,一道黑帘后头,走出半个人影,正是魏忠河。    魏忠河伸出手,    宫女将锦盒递过去。    随即,    魏忠河转身,    宫女也转身,    一个,走向更黑暗的深处;    一个,走到殿门外后,宛若劫后余生。    ……    “陛下。”    魏忠河打开了锦盒,里头,安静地放置着一枚银色的丹丸。    燕皇不是躺着的,也并非垂垂老矣,    他坐在椅子上,    表情肃穆;    他不像是年迈之君,但其周身,已然弥漫出一股灯烛将熄的味道。    燕皇伸出手,    动作很慢,    他将这枚银色的丹丸放在眼前,    嘴角,    带着一抹自嘲。    “魏忠河。”    “奴才在。”    “你说,如果让外面的人看见这一幕,他们会如何形容朕?”    “奴才不敢妄测。”    “呵呵,他们会说,大燕的皇帝,年轻时,无论文治武功如何,临到头,还是和史书上的那些一个个临终帝王一样;    痴迷于求仙问药,    妄图以丹丸之力去续命,    呵,    去追求,    那虚无缥缈的,    长生不老。”    魏忠河不敢插话。    燕皇将丹丸捏在手里,上下仔细地打量着。    “朕很早就清楚,这世上,绝无长生不老。    修行者,如方士,如炼气士,修炼到一定层次,确实是可以在寿元上,比常人多不少;    但那种动辄入定,动辄洞中闭关,山上修行,    五十载修行,不食人间烟火,无非,比常人再多个五十年的苟延残喘;    这样子的‘长生’,    你说,    到底是亏了,    还是赚了?”    “陛下,奴才以为,日子,还是过得紧实一点好,太长了,也就太虚了,太虚了,也就太淡了,太淡了,也就无味了。”    魏忠河是一名炼气士,还是高手,曾一人临门,挡住百里剑;    于炼气一途上,是有自己的见解的。    当然了,    奴才的见解,    自是跟着主子转。    “服丹等同服毒………就是朕,当初也未料到,自己,竟然也会有这一天。”    “陛下………”    陛下一定洪福齐天的这种话,魏忠河现在,说不出口。    眼前这位至尊,就是在此时,也一直靠丹丸保持着每日的清明,哪怕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坏到了一个很离谱的境地,但他依旧不允许自己歇下来。    他说过,身为君主,可以驾崩,却不能糊涂,更不能躺在病榻上,垂垂却不死。    “朕,活着一天,就是一天的皇帝,就不能,浑浑噩噩下去。”    说到这里,    燕皇笑了,    “呵呵,楚国那位,病榻上,一躺好几年,耽搁的是什么,是他那个儿子的时辰,是他楚国的时辰。    咳咳…………咳咳…………”    燕皇开始剧烈咳嗽起来。    魏忠河马上伸手,请抚后背,再以气息帮助其调理。    只是,他输入进去的气息,无非是起到些许温和的作用罢了,因为燕皇体内的经脉,已经闭塞老化得不像样子了。    “那几封,拟定削减犒赏亦或者是暂缓犒赏的折子,批注:三军士卒,功勋将帅,赏赐,不得苛刻丝毫。”    “是,陛下。”    燕皇的呼吸,开始变得沉重起来,    “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盯着脚下,只能盯着面前,却真的是,看不远啊,朝廷,国家,现在是困难,明年,想来会更困难;    但越是这个时候,    各路兵马,军镇,    就越是不能乱。    打赢了仗,有功,就必须得赏;    各路军镇不乱,    这天下,    之后两年,    它再乱,    也乱不到哪里去。    这些话,    对太子说,    对成玦,也说。”    “是,陛下,奴才记下了。”    “告诉他们,该省的地方,可以省,不该省的地方,省一分,都是蠢。”    “是。”    “咳咳…………咳咳…………”    “陛下………”    燕皇不为所动,继续盯着手中捏着的丹丸。    最后,    叹了口气,    闭上眼,    张开嘴,    将其服下。    吞咽的过程,很是痛苦,燕皇坐在那里,脖子抬起,青筋毕露。    “啝………啝…………”    沙哑的声音自喉咙里传出。    良久,    丹丸才终于被服了下去。    燕皇长舒一口气,额上,已然有汗珠出现。    同时,    还有阵阵的燥热气息感;    这是丹丸的药效开始发出作用了。    这丹丸,不能续命,和当初太爷在时为燕皇炼制的用以补血养气的丹药不是一个东西。    这是毒药,    却能够让自己强行提起精神的毒药;    哪怕,服用这个会糟蹋掉他最后一点为数不多的寿元,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在活着的时候,依旧保持清醒。    少顷,    燕皇站了起来。    魏忠河上前,帮忙将外袍脱了下来。    “将大夏山河图,铺起。”    “是,陛下。”    在魏忠河的吩咐下,    七八名太监抱着很厚的一卷过来,在地上铺陈开;    随即,    十余名宫女进来,点起了灯烛。    只穿着一身黑色长衫的燕皇就站在那里,看着大夏山河图在自己脚下缓缓地铺开。    随即,    一众宦官宫女退出。    燕皇脚,踩在了山河图上,他所站的位置,是燕京城。    “镇南关已然拿下,雪原虽然从未被彻底肃清过,但没了野人王的野人,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了;    楚国那位摄政,的确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但他想要将楚国重新捡拾起来,没个三年五载,是不成的。    乾人依仗三边,阻朕铁骑南下,但最早没能将乾国完全打死,现在,也可继续留着。    世人都以为,朕,接下来,会马上将目标投向乾人,攻乾。    不,    他们错了,    他们大错特错了。    乾国,    就是我大燕嘴边的rou,朕,可以暂且先放着,不去吃;    朕要做的,    是将那些带刺的,带骨头的,先啃掉。    这样一来,    就是接下来的继任者,    牙口再不好,也能慢慢吞服下去。”    说着,    燕皇将目光落在了西边,    落在了荒漠上,    他快步走过去,脚踩在北封郡西侧:    “蛮族公主,嫁入我姬家为媳妇,蛮族小王子,尊朕为伯父;    那些人说,    蛮族人,    不讲礼数,    为了利益,为了眼前,可以什么都拿出来出卖;    蠢物,    混账!    蛮族王庭,    所图甚大!    前越倨,后越恭,那个老东西,在为他儿子铺路呢,老东西大半辈子,都在做着准备,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他儿子手上,重塑蛮族王庭的荣光。    梁亭的看法,和朕一样,蛮族磨刀霍霍,近五年里,固然不会动,但十年之后,必然东进,犯我诸夏!    朕,    不能给他们机会,    身为大燕的皇帝,    绝对不能给蛮族,    一丝一毫的机会!    朕,    是要一统诸夏,    但这前提,    是蛮族,    不能入边!”    可以说,老蛮王成为蛮王的这三十年里,蛮族和燕国,几乎没爆发过什么大规模的战事。    但燕皇从未小觑过自己这个老邻居,    甚至,    在心里,    对这个老邻居,极为认可。    一个愿意一辈子“碌碌无为”,只为了给下一代铺路的人,其到底有多么可怕,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    蛮族,    从未衰落过,    它依旧那么强大,    荒漠,    依旧是诞生勇士蛮子的最好摇篮;    蛮族的衰弱,    是王庭的衰弱;    而一旦王庭再度崛起,    呼应之下,    百年前那个曾和大燕血战不知道多少代人的血仇,将再度觉醒。    而魏忠河则有些惊愕,虽然是皇帝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但是他真的也是刚刚才知道,似乎,还要打仗?    似乎是猜出魏忠河心中所想,    似乎也清楚,朝野上下,也会和魏忠河一样;    燕皇沉声道:    “朕,要给子孙后代,立一个榜样,为君者,靠的,不是阴谋诡计,不是打小算盘多厉害,是大势,大势!    为君者,    当每一步,    都踩在大势上,    不是去借势,    而是你走到哪里,    势,就在哪里生起。”    说着,    燕皇的目光,盯向了魏忠河。    魏忠河马上跪伏下来,    道;    “奴才明白。”    这番话,不得说与第三人听。    当然,这是最浅显的;    更深层次的是,朝野上下,必须监控好舆论,因为有些人,是能够从一些人员调动、物资调动等方面,去看出端倪,也就是观望出风向来的。    只是,如今大燕和蛮族的关系,其实比和乾国比楚国,都要好。    因为在大燕数次对乾、对晋、对楚用兵时,蛮族未曾有一骑犯边,可谓懂事至极。    若是仓促间忽然开战,    在道义上,    真的是完全站不住脚了。    “滴答………滴答………”    几滴殷红,在山河图上荡开。    燕皇伸手,擦了擦自己的鼻尖,掌心红渍。    不过,    燕皇对这个,不以为意。    他只是用力地盯着脚下,盯着脚下的这片“荒漠”。    “这个骂名,就由朕来背。”    燕皇微微抬起头,    “趁着朕,还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