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千里做官只为名
林府客厅中,林如海咳嗽不止,惹得林黛玉伤心不已,泪珠儿翻滚。 王维心中不忍,说道:“伯父,晚辈也略懂一点疗伤术,能否让我看看。” “哦?” 林如海惊讶地望向他,说道:“听闻贤侄文武双修,不想竟然还懂得歧黄之术,难得!” “略懂略懂!” “爹,你就让王大哥诊治一下吧!”林黛玉知道他的本事,对他十分信任,就抬着父亲的手递了过去。 王维握着林如海的手腕,施展回春术将一丝丝木灵气渡了过去。 林如海身体一震惊讶地问道:“贤侄是练气士?” “不是!” “灵气疗伤,这是练气士的本事,贤侄为何也会?” 误会了,王维无法解释,便把虚构的师父来出来做挡箭牌,林如海感叹了几声名师高徒后,也没有刨根问底。 王维继续输送灵气,片刻之后,见林如海的脸色好转,就收手了,他的灵气虽多,也不能太壕。 林如海精神大好,微笑道:“贤侄有心了!” “父亲可大好了?”黛玉惊喜道。 林如海摇头道:“其实我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识海受损,恐怕难以好转。” “识海受损?!” 林黛玉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王维不懂,疑惑地看向林黛玉。 “识海好比一个池塘,一旦受损,池水就会外流,若不能及时修复,甚至会跌落境界!” “这么严重!” 王维惊讶不已,识海竟然会破裂,真是长见识了。 “伯父,你的识海怎么会受损?” 林如海叹了口气,说道:“一时不慎,中了吴用的暗算。” 智多星吴用,文宗境修士,祖辈以教书为生,也算是书香门第,吴家先人大都是文师境的修士,修为不高,但祖传一条铜链,经过数十代人文气滋养炼化,变成了一条法宝,能伤人魂魄。 铜链传到吴用这代,已经名声大噪了。 宋国前任宰相蔡京图谋吴家法宝,诬陷吴用勾结梁山贼意欲谋反,要派人将他缉拿归案。 吴用得到消息后,一气之下投了梁山。 前几日,梁山贼劫狱,吴用没有亲来,却把铜链借给了一位文师,林如海一时大意,被铜链击中了眉心灵慧魄,伤到了识海。 “林姑娘,识海受伤怎么恢复?”王维问道。 林黛玉扶着父亲的肩膀,轻轻哭泣起来,没空理会他的疑问。 林如海叹息道:“识海受损,灵慧魄出现了破绽,灵魂之伤,最难治愈,等到识海文气枯竭,就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父亲,没事的,只要你加紧修炼,一定能补充流失的文气的。”林黛玉抹着眼泪,轻声安慰道。 林如海拍着女儿的手背,轻声劝慰道:“文气修炼谈何容易,自从你母亲去世后,我文思枯竭,也无心修炼。过段时日,我就上书请辞,远离江湖与朝廷,养养花钓钓鱼,做个闲散人也挺好。” 作为一个修士,不能继续修行,便只能等死。 “断人修道的根基,天下竟有如此阴毒的法宝?”王维不由地感叹道。 林如海轻笑道:“法宝并不恶毒,只是使用的人品行不端罢。 先贤徐志摩借鲁讯的法宝文刀,斩杀了魔皇,救人族于水火之中,此为大义。 明代暴君朱帝祈求长生之道,听闻海外有仙山,山中有长生不老泉,遂打造水师,数次遣心腹郑和出海寻找。然而此举耗费钱财无算,使得朝政不稳,天下动荡不安。为了大明,大贤方孝孺犯言直谏,被暴君屠杀十族,方孝孺临死前用族人的鲜血祭炼了一枚‘忠’字印,以死明志,劝告君王,此为大忠。 宋初宰相文天祥见大陆上妖魔肆虐,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用丹心之血为引,凝聚天下人愿,祭炼出一卷汗青竹简,驱逐妖魔,安定宋国,为了天下百姓,文天祥耗尽心血,英年早逝,却留下汗青竹简,辅助后世宰相治国,此为大仁。 法宝无善恶,用之善则善,用之恶则恶。这与人的能力一样,贤侄可明白?” 王维起身拱手道:“多谢伯父教诲,小侄以后一定行侠仗义,多行善事。” “好!” 林如海问道:“贤侄文武双全,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王维想了想,除了振兴魔族、一统大陆,还真没什么大事可干。 “贤侄若是没有计划,暂时来御史衙门公干如何?” “不知伯父有何差遣?” “如今御史衙门中关押着三个梁山贼寇,下旬才会处斩,我担心城中藏有梁山内应,伺机劫狱救人,想请贤侄带一卫兵马看押重犯。” 林如海目光炯炯地盯着他,说道:“贤侄啊,除暴安良,也算是积德行善,你可愿意?” 王维一愣,这是被算计了?不过看到林meimei不停地使眼色,他顺势答应了下来。 “愿听林大人差遣!” “好!” 林如海满意地点了点头。 笑谈了一阵子之后,林如海忽然问道:“散修不易,贤侄可有入朝为官的打算?” 做官?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似乎可以考虑! 不过他心中尚有疑惑,问道:“伯父,文修之道,在于学习明理,若有闲暇,可以多研究经史子集,琴棋书画,修炼文气,为何要做官呢?” “哈哈!” 林如海微微地愣了愣,摇头大笑起来,差点笑岔气。 怎么啦?王维不解。 林黛玉嗔怪地白了他一眼,“你是怎么修炼成文师的?” 这是嫌弃自己的问题太幼稚? “不知道,练着练着,就成了文师。”王维回道。 “你啊,文修之道,唯才气与名气。有了才气,便有了文道之基。但只有才气也不能直至大道,还要有名气。名气名气,有名才有气,你可知道这气是什么气?” 王维想了想,试探着问道:“文气?” “真笨!还想那么久!” “玉儿,不得无礼!”林如海轻声呵斥道。 林黛玉撒娇道:“爹,他真的很笨呐,如此简单的常识都不知晓,真不知他以前是怎么修炼的!” 林如海笑骂道:“你聪明?王贤侄已是中阶,你呢?不过初阶。” “哼!” 林黛玉不忿道:“我比他小了几岁,也许再过几年,我可以成为文宗。” 王维连忙说道:“是啊,林姑娘蕙质兰心,腹内有锦绣文章,一定能早日进阶文宗。” “还用你说!”林meimei傲娇地说道。 “玉儿啊,文修如逆水行舟,切不可自得自满!” 林如海摇头轻叹,文修之道,只有文才还不够,还需要名气,但女子之名不出闺阁,修炼之路更难。 “父亲教诲,玉儿铭记在心!” 林黛玉收敛了情绪,又开始向王维讲述起了名气的作用。 渐渐地,他明悟了,这名气与流量一样,流量越大,名气越大。 做官像当明星一样,放个屁都能成为热点,当官了之后,写了文章也会成为热点,有人传颂自己的文章,就会获得文气,这种文气被称为后天文气。 与之相对的就是先天文气。 先天文气就是才名被上天知道后,上天赐下的奖励。 那次在断崖上,他吟诵红豆诗后,玄鸟吐出一缕五彩之光就是先天文气,让他从文士进阶为文师。 随后,诗魔名声远扬,红豆一诗被人传颂,天地间会产生大量的后天文气,汇入他的识海中。前些日子,他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今天算是彻底弄明白了文修进阶的途径。 首先,学习琴棋书画等文雅之事,养才气,才气是名气之基; 其次,诗文品阶越高,收获越大,根据作品的才气判断,其中诗词的档次分为四品。 一品惊天之作,凤凰现世,赐七彩先天文气。 二品惊世之作,玄鸟相见,赐五彩先天文气; 三品惊人之作,玄武现身,赐三彩先天文气。 四品普通灵诗,在口口相传中,获得后天文气。 其中一二三等作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后天文气。 最后,尽可能地出名,名气越大,作品流传的范围越广,传颂的人越多,得到的后天文气也越多。 而在古代社会,做官就是出名的捷径。这就好比两个文采相当的人,大官的作品远比普通人的流传的范围更广。 “林姑娘,如你所说,名气对文修士十分重要,为什么有人会选择遁入山林做隐士呢?” “自古以来,真正的隐士有几人?” “伯夷、叔齐......” 混元大陆也有三皇五帝夏商周,不过都是十多万年前神话时代的国度,到了战国末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混元大陆的历史上商山四皓、陶渊明都没出现,实在没有几个真正的隐士可以列举。 林黛玉轻轻一笑,“真正的隐逸之士岂会让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不错!”林如海说道:“隐逸也是扬名的一种手段,或许世间有真正的隐士,他们不出名,只修炼先天文气,这样的人很厉害,要么不出世,一旦入世天下闻名。” 王维了然地点点头,所谓隐士就是搞行为艺术,用特立独行的手段出名,获得文气。 嗯,既然名气如此重要,要不要办份报纸呢? 忽地他眼角瞄到桌上放的一本装订精美的薄册子,上书《大唐邸报》。 算了,历史倒流,这事早就有人干了。 “贤侄,此事之后,我举荐你为贡士,如何?” “贡士,是什么?” “哎!” 林黛玉扶着额头叹了口气,慢慢地向他讲了起来。 唐国选拔人才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科举;二是举荐。 被举荐的人就是贡士,分为文贡士与武贡士,每年每州只能举荐两位贡士,文贡士至少有文师修为,武贡士至少武宗。成为贡士后,入京参加一次贡试就可以做官,根据才能,授予不同的品阶官职。 一般来说,文修比武修吃香。 文宗武尊制授四五品官,文师武宗敕授六七品官。 按照王维的实力,按制可以得到一个正六品官。 “贤侄考虑得如何?” “伯父,贡试难不难?” “文贡士只考策论,难度不大。” “那就麻烦伯父了。” “哈哈,自家人不用见外!” 黛玉红着脸,不依道:“爹爹,你怎么乱说话啊,他怎么算是自家人啊?” “玉儿啊,前几日你娘托梦,说你此行有惊无险,还会带回来一位少年英才与你缘分匪浅......” “呀!爹爹快别说了,回屋休息吧!”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