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卖断货
第一个就是大丰收,赵铭兴奋异常地开始收其他黄鳝笼。 虽然后面没有再出现斤货,半斤以上的还是不少。 收获最多的自然是鱼塘中的这几个笼,几乎每个都有一斤多的黄鳝。 水渠、稻田中的要差一些,但收获也不少。 等到二十多个地笼收完,黄鳝竟然有大半桶。 这简直难以置信。 赵铭急忙兴冲冲地回家去了。 时间快要到八点,街上人也多了起来。 赵铭停好车从尾箱中提出那桶黄鳝时,有几个邻居就围了过来看热闹。 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发小说道:“赵哥,今天这黄鳝买得好啊,个头蛮大的,多少钱一斤?” 赵铭洋洋得意地说道:“你猜猜看,给你三次机会,猜中了我请你吃烧烤,怎么样?” “真的,大伙听到的哦,看你得意洋洋的,占便宜了吧,三十五?” “不对!” “四十?” “也不对!” “额,三十?这下总对了吧?” “全部猜错了!烧烤没了!” “鬼扯,肯定是猜对了你不承认,难不成还不要钱了?” “嗨,这次真猜对了,没要钱,不过三次已过,晚了。” “你小子去顺的?” “顺你个大爷,老子是那样的人嘛!这些黄鳝是哥哥我昨晚上安笼子,安的!” “你拉到吧,就你那级别,我还不知道,能安一两斤都是抱了佛脚,这么多黄鳝准是在别人那里买的。” “嘿嘿,我要是拿出证据来怎么说?” “赌烧烤,这要真是安的,我晚上请你吃烧烤,怎么样,要不是安的,你请!” “哈哈,你小子请客请定了,昨晚上放了二十几个黄鳝笼,我每个都拍了照的,每个都有照片!看清楚了!” 那发小挨个看完,总算相信这些黄鳝是赵铭安的了。 随后他便追问起赵铭用的饵料来,只是赵铭也不傻,这发小也是个喜欢搞野的家伙,两个人的资源都差不多,让他知道了,完全是给自己培养个竞争对手。这样的蠢事,肯定不能干啊。 听说这些黄鳝是安的,一大堆人围过来看热闹起来。 没一会自家老爸、老妈、老婆都被惊了出来,当听说这么一大桶黄鳝都是赵铭抓的后,几人也是喜笑颜开,如果过节一般。 这些黄鳝值千吧块钱呢。 最后在大伙的强烈要求下,赵家人专门把黄鳝拿来称了一下,竟然有二十六斤。 平均每个笼子一斤的黄鳝,这样的结果简直恐怖。跟抢钱一般。 大伙也纷纷打听起用的是什么饵料来。 这下家里人纷纷暗示,让他不要说。 等到好不容易把这批人打发走,赵铭难得地受到了家人的夸奖,连自己五岁的小儿子都说老爸厉害,这让他的面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而后,他便开始在朋友圈大肆炫耀起来。 不出所料,一大批人开始问他用的是什么饵料。 只是赵铭打定主意闷声发大财,自然是一个都没透露。 而后,他又跑到几个经常上的钓鱼q群,微信群炫耀了一番。 赵铭本来就很活跃,大家都知道这家伙技术差,弄不到什么玩意,能搞到这么多黄鳝,自然是搞到好配方了。 只是大伙问来问去,这家伙就是不说。 赵铭在群里嘚瑟了好一会,最后突然想起,自己应该再买一点饵料才是。 点开购物页面,发现还没评论,这么好的东西自然要五星好评了,等到他上传图片,文字点评后,打开购物页面,却发现特制版的选项竟然变成灰色的了! 他连忙咨询客服怎么回事,得到的答案是没了,刚刚卖光了,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货,至少要等两三天,一次性数量也只有十几包而已。 没了!!! 草,怎么这么快就没了! 昨天都还有啊! 随后一看,普通版的也只有三四百包的存货。 这大飞鱼饵本来就是小作坊,产能一时半会根本提不上来,以后肯定会长期缺货,于是他连忙订购了五十包囤积起来。 反正普通版的效果也不错,将就着用。 等特制版有了,再定就是。 等到他再次来到q群时,却发现里面竟然有人在炫耀自己订货的订单,而那里面的货物正是大飞鱼饵的特制版,这家伙竟然买了整整十二包! 特制版本来就不多,一般就十几包而已,这家伙买了十二包,完全是将存货一网打尽了。 他刚才没说啊?这家伙怎么知道的? 追问之下,对方才说道,是翻聊天记录找到的。 这时赵铭才想起来自己前两天提过,自己花八十买了两包饵料,大伙还劝他别上当。 他还专门发了个视频连接证明饵料效果很好,结果众人自然说是作假。 却不想由此泄露了秘密! 只能说,这些人真是太jian了! 赵铭本来想加五块钱一包,从这家伙哪里把特制版饵料买回来,结果这家伙压根就不想卖。 饵料效果这么好,自己拿去安黄鳝,赚得多得多,翻十倍都有可能,直接卖出去,多划不着。 最后问的人实在太多,他直接报出个一百五十块一包的价格,顿时将这些群友顶了回去。 这样贵,还不如去大飞鱼饵店买,反正后面也会来货,大不了晚一点用就是。 特制版没有,普通版买点来先用着。 就这样,大家一哄而上,大飞鱼饵店那三百包的普通鱼饵也被一抢而空,彻底断货了。 等到那些起来得晚的使用者,见识过饵料的效果后,急匆匆跑到网店订货,却发现网站已经发布公告。 所有饵料均已销售一空,简化版都一包不剩。 饵料每天都有生产,普通版每天大约有三百包左右,简化版也是三百包,特制版由于材料不足,不能保证正常供应。 店铺每天下午五点更新当天库存数量,晚上下订单后,第二天发货。 店铺会加大力度生产。 就这样,随后两三天,每到下午五点,就会有一大批人围着大飞鱼饵店,等着抢购饵料。 生意的火爆,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生意的火爆大大出乎张爸、张妈的预料之外。 如今是有钱都赚不到,夫妻俩一商量,提高产能迫在眉睫。 这种小打小闹得生产模式不但耗时耗力,产量还很低,必须淘汰掉。 反正鸡场已经买下,产品线也该提上日程。 就这样两人便分头行动起来。 张爸得想办法搞设备。 张妈则负责找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