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七章 震惊的老李
在大唐,世家门阀之间虽然暗地里相互较劲,但是在对待皇室的时候,态度却是一致的,就好像是战国时期诸国对待秦国的态度一样。 卢氏和崔氏两个世家之间也是这样的,虽然相互竞争,但是同时也相互联系,比如卢志的姑姑就嫁去了清河崔家。 而卢志作为户部尚书,同时也是卢家最大的官员,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卢氏一族的态度。 所以,当高明听说卢志在朝堂上和崔家翻脸之后,他顿时就乐了。 “真的假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到世家不和,李世民也同样开心,当即就把早朝上的事告诉了高明。 事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礼部尚书崔笠弹劾张思政,说他不但在办婚礼的规格上有所逾越,而且还违反了长安的宵,请李世民罚他三月的俸禄。 这事其实不算什么,毕竟以张思政如今的份地位,三个月的俸禄无非就是十几贯钱的事,高明平时赏赐他的,都不止这个数。 按照高明的想法,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在他看来,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算事! 不过卢志却不这样想,在他看来,崔笠就是出来打脸的。 张思政娶的妻子是谁?那可是卢家的闺女,你拿他的婚礼来说事,不是打卢家的脸又是什么? 而且这么多年来,长安城里有多少勋贵娶嫁,毕竟是大喜子,就算偶尔有不小心触发规矩的,大家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大家都是这样,怎么偏偏到我这你崔笠就要找麻烦了,是不是看不清我们卢家? 所以,卢志当场就跳出来和崔笠理论起来。 如果事仅仅只是这样的话,倒也没什么,就算没有分出胜负,最多就是两人在朝堂上扯扯皮,等下朝了就算完事。 但是坏就坏在两人还在扯着,吏部尚书崔熹就站出来了,而且站出来之后,崔熹就用很坚决的态度表示,错的就是张思政,所以张思政这三个月的俸禄非罚不可! 于是事的质就变了。 如果张思政的俸禄被罚了,那么就代表卢志输了,以后大家在面临站队的时候,肯定会选择站到崔家这一边,毕竟大家在官场上混,还是希望能找一个可靠的后台。 如果是以往,卢志说不定就退缩了,毕竟面前的可是“两崔”,和他们把关系闹僵了不划算。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在卢志看来,如果这一次他不能把张思政的俸禄保住,那么不但丢了面子,恐怕还会让高明看轻自己,要是因为这个原因影响了高明对卢家的态度,那么他卢志可就成了罪人了。 想清楚这些之后,卢志就开始跟崔笠和崔熹死扛了,最后在实在找不到话说的况下,还和崔熹在朝堂之中上演了“全武行”。 大唐不比后世的明朝,官员打架这种事也算是比较稀罕的,所以卢志的举动也算是比较骇人的,好在崔熹也还手了,这也给了李世民“各打五十大板”的机会。 最终,张思政发俸一事不了了之,反而卢志和崔熹因为在朝堂上斗殴有辱斯文,被发俸半年,而且卢志还因为脸部受伤为由,请了一个月的假期回家休养。 听完了李世民的讲述之后,高明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原本我还以为这撕破脸是一个形容词,没想到这居然是一个动词!” 高明的话音落下之后,李世民也点了点头。 “是啊,就连朕也没想到,卢志这家伙闹起脾气来这么厉害,三四个大臣都拿他不住,硬是在崔熹的脸上有抓有挠,弄得血淋淋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就直勾勾的看着高明。 “朕觉得卢志不是在演戏给朕看,他应该是真的跟崔熹翻脸了,高明你给朕说实话,你到底给了卢志什么好处,让他不惜和崔熹和崔笠翻脸?” 看着李世民一脸好奇的样子,高明顿时耸了耸肩膀,然后就朝着他摊开了双手。 “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答应他帮卢家建造一个年产两百万石以上的盐场,同时把出产的盐分两成给他们卢家。” “嘶……” 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顿时就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睛里也满是惊骇。 “什么?年产两百万石的盐场?” 看着李世民惊骇的样子,高明顿时点了点头。 “对,而且两百万石是最低的,如果建设得好的话,三年之后翻十倍问题应该不大。” 在高明看来,反正大唐也没有什么重工业,海水也没有受到污染,想要增产,多建晒盐场就是了,到时候把渤海沿岸能建的地方都建上,年产百万吨盐跟玩似得。 不过这话听到李世民的耳中,却有几分天方夜谭的味道了。 “三年之后翻十倍?你以为盐是什么?是海边的沙子吗?” 看着李世民一脸不相信的表,高明再次笑了起来。 “哈哈,在我看来,只要天上有太阳,地上有海水,那么盐还真不算什么稀罕物。” 说到这里,高明就从拿起李世民的毛笔,然后又从他的桌子上找了一张空白的宣纸,开始在上面画了起来。 “老头子你看,我们要先在海边弄出这样的两种池子,第一种叫做蒸发池,而第二种则叫做结晶池。” 他一边画,一边就开始给李世民讲解起来。 “到时候我们只要将海水通过沟渠引入蒸发池,经过风吹晒,将海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把这些海水放入结晶池,因为浓度已经足够了,所以等到水干的时候,就能得到盐了。” 听到高明的话之后,李世民顿时露出了一脸的惊叹。 “不用锅煮,而是直接用太阳晒吗?这个办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看着李世民那一脸惊叹的样子,高明再次耸了耸自己的肩膀。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名字叫做天才,如果你不相信的话,看看我就明白了。” “……” 看着高明那一脸得瑟的样子,李世民顿时就忍不住又瞪了他一眼。 “先别忙着说大话,你怎么知道老天会不会下雨?若是下雨了又当如何?” 听到李世民的话,高明顿时就笑了起来。 “我不知道老天什么时候下雨,而且下雨了我也没办法,但是您知道我为什么要选择在卢家建晒盐场吗?” 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疑惑。 因为按照他对高明的了解,只要能吃独食的,这小子绝对不会把好处分给别人,但是现在他却把好处分给了卢家,那么这就说明了一件事! “是不是卢家的地界有问题?” 听到李世民一语就道破了问题的关键,高明顿时就笑容满面的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大唐有史以来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厉害!” 显然,高明又在拍马了,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顿时就忍不住笑骂起来。 “你小子少拍朕的马,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范阳真的是一块宝地?” 看着李世民略带疑惑的样子,高明再次点了点头。 “不错,如果是按照产盐来看,那里就是整个大唐屈指可数的宝地!” 说到这里,高明的神也严肃了起来。 “范阳以南不到百里,就有一片非常宽广而又平坦的泥质海滩,而且那里的气候风多雨少,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海水蒸发,是作为盐场的首选地点,像这样的地方,年产几百万石盐跟玩似得。” 听到高明的解释,李世民再次瞪大了眼睛。 “你是怎么知道的?” “呃……” 高明微微一怔,然后就朝着李世民露出了一个勉强的笑容。 “我当然知道了,我刚才不是都说了吗?我是天才啊,呵呵……呵呵呵呵……” 看着高明皮笑不笑的样子,李世民顿时白了他一眼。 “不想说就算了,反正只要到时候你能让朕看到两百万石盐就行了,其他的朕不管!” 听到李世民这话,高明立刻就站直了子,然后拍了拍自己的口。 “我办事你放心,区区两百万石盐,包在我上了!” “……” 大唐如今的盐价是每一斗一百多文钱,一石就是一贯多钱,这么算下来的话,两百万石就是两百多万贯,这些钱已经相当于大唐一整年的赋税了。 所以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嘴角再次抽搐起来。 “‘区区两百万石盐’,高明这小子还真是敢说啊!” 不过回过神之后,李世民顿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真能产出那么多盐,到时候盐价肯定会下跌。 想到这里,李世民顿时就皱了皱眉头。 “若是一年真能产盐两百万石,盐价怎么算?”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高明就再次笑了起来。 “我还以为你不会问呢,这个我早就已经想好了,一开始的时候就把盐价降一半,等到几年之后,盐场扩大了,到时候就逐渐把盐价降低和粮价一样的程度。” 听到高明的话之后,李世民的眉头却越皱越深,看着李世民的表,高明很快就想明白了原因,于是他再次笑了起来。 “老头子,咱们不需要依靠盐来搜刮百姓,那样做的话弊大于利,而且还会动摇国本,只有先让百姓富起来,咱们大唐才有未来。” 说到这里,高明顿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然后一脸感慨的朝着他说道:“老李啊,现在咱们大唐,主要还是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啊!” 李世民:“……”仅代表作者天山寒鸦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