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晋州攻略
自汉武帝开始,“以孝治天下”,可以说是贯彻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政治方针,其中主要思想归纳下来其实就是一句话——若能在家尽孝,方能为国尽忠。.vdt. 汉朝时期,官员任用就是依靠别人举荐来的,而这个官位的名字也特别具有代表,它的名字叫做“孝廉”! 在这段漫长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孝顺就等于才能,这句话看似可笑,但其实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就连《唐律》都规定老子犯法了,儿子如果帮忙隐匿的话,无罪! 可见,孝子已经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了。 就连李世民的用人方针都是这样的,就拿于志宁来说,他之所以会被李世民看重,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有多么的出众,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孝子。 贞观十五年于志宁的母亲去世,他是直接辞官回家守孝的,但是他才走了一个月,李世民就派人就请他回来了,此后更是一步步升到了尚书左仆的位置。 说白了,就是只要李世民认为谁是孝子,那么谁就发了。 如今的高明就是这样的。 从昭陵回来的第二天,李世民派人给高明送了好几箱的东西,有金银珠宝,有各色绸缎,还有各种摆件,零零散散一大堆,侍书和侍剑收拾了一个早上才把东西都收拾清楚了。 而让高明最在意的是,这次李世民赏赐给他的东西当中,还有一把一米多长的唐刀,这把刀高明当初还在李世民的御书房里见过。 “老头子把这把刀给我算是什么意思?尚方宝刀砍人不犯法?” 想到这里,高明顿时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将这把唐刀系在腰间,来回走了两步。 “嗯,貌似威风的嘛!” 高明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其实也算正常,毕竟在一千多年后的现代,一把匕首也算是管制刀具,更别说是唐刀了,要是谁敢挎着它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肯定是分分钟被请去警局喝茶的。 不过现在高明却没有这个顾虑了,作为大唐的太子,一国的储君,腰间挎把刀子实在太正常不过了,更何况这刀还是李世民给他的,他带在上自然是毫无压力。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雄姿”,高明第二天还专门跑去上了一次早朝,一边走一把把腰间的唐刀弄得“咔咔”响,生怕别人看不见似得。 高明这幅姿态自然是引来不少人注意的,特别是几个经常出入御书房的大臣们,他们一眼就认出了高明腰间这把唐刀的来历,所以他们看高明的目光都有些不同了。 “连这把刀都给他了,看来陛下对太子下还真是看重呢!” 和大家猜测的一样,才刚上朝,李世民就宣布了两个重大的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原刑部尚书郑云印调至太常寺做太常卿,而刑部尚书的位置则由原起居郎上官仪担任。 而第二个消息,则是原晋州的所有官员,全部分散到京兆府附近的九个州郡上任,而晋州所空缺出来的位置,全部由太子选拔官员上任,在这些官员到任之前,晋州全境由百骑卫全面接管。 这两个消息一出,顿时满朝哗然。 刑部尚书就如同后世的警务部长,可谓是实权大官,而太常卿却是负责祭祀的,平时的职能就检查一下祭祀用的东西齐不齐全,锅碗瓢盆干不干净。 虽然刑部尚书和太常卿两者的品级都是正三品,但是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两者的优劣了。 如果说刑部尚书的变动让大家惊讶的话,那么李世民调动整个晋州的官员这个举动,就可以说让大家彻底惊骇了。 要知道,晋州可是一个中州,他包含了至少五个以上的县衙,下属的官员多达上百位,这样的整体调动是从未有过的,所以李世民的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出来反对了。 “陛下,此事……” 不过还没等他说话,李世民就直接挥手打断了他。 “朕意已决,此时不必再议,退下吧!” “是!” 看到李世民态度这么坚决,而且作为朝中大佬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都没用出来,其他大臣也不好再说什么,答应了一声就退了下去。 而这个时候,高明顿时笑容满面的站了出来,然后朝着李世民躬行了一礼。 “吾皇圣明!” 高明话音刚落,李泰、李恪、李治等几个皇子也站了出来,朝着李世民深鞠一礼。 “吾皇圣明!” 看到这一幕,很多大臣都惊呆了。 “吴王和晋王站在太子下这一边还可以理解,怎么魏王也站在他这边了?” “看来太子下已经把自己的事处理好了,所以才会着手对付郑家。” “嘿嘿,得罪了太子下,郑家要倒霉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大家看高明的目光顿时又变得不一样了。 朝会散了之后,高明就在大臣们的“注目礼”中昂首的走出了大,然后去了御书房。 看到高明进来了,李世民顿时就摸了摸自己的胡须。 “高明,看来朕赐给你的这把刀你喜欢呀!”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高明就笑起来。 “那是当然了,您如此信任我,赐我这把上斩昏君,下斩臣的尚方宝刀,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啊,哈哈哈哈……” “……” 高明笑着笑着,突然发现李世民的脸色有些不对劲,他猛然想到自己刚才的话似乎有些问题,于是他连忙解释起来。 “呃……老头子你别多想,我不是说你是昏君,我的意思是……是……是等你孙子以后当了皇帝了,要是他是昏君,我就用这剑斩了他的狗头!” 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顿时就瞪圆了眼睛。 “你敢!你敢斩我孙子,我就先砍了你的狗头!” “……” 这算是隔代亲么? 看着怒目圆睁的李世民,高明顿时露出了一丝苦笑。 “行行行,你别生气,算我错了还不行嘛,咱先不谈这个了,我来找你是有很重要的事的。” 听到高明这么说,李世民顿时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说!” 看着自己成功岔开了话题,高明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就露出了严肃的神。 “我要说的是关于晋州所建立的大唐皇家书院,以及书院的教学事宜。” 听到高明的话,李世民顿时就挑了挑眉毛。 “大唐皇家书院?这个名字倒是不错,难不成你想让朕派遣国子监的夫子给你么?” 听到李世民这话,高明顿时就笑着摇了摇头。 “是!也不是!” 看到李世民皱了皱眉头,高明也不再卖关子,而是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是需要你给我派夫子没错,但是我可不要国子监的那帮腐儒,我要的是刑部的官员!” 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顿时就皱了皱眉头。 “刑部的官员?你要刑部的官员做什么?” “当然是教书了!” 说到这里,高明顿时就笑了起来。 “虽然我大唐的科举选用的人才有很多,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等等,但是说句不中听的话,在我看来,他们用处基本都不大,对于一个地方官来说,这些统统不如一本《大唐律》!” 听到高明的话,李世民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李世民似乎有些不高兴了,高明顿时叹了口气。 “唉……咱们既然制定了《大唐律》,那么只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一来,治理还一个地方又有什么问题呢?如果有,那么一定是律法出了问题,那就要改!” 听到高明这番话,李世民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你这一颇有些法家的意味,这是谁告诉你的?”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高明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同样的,不管儒家还是法家,只要能治理好国家就行了,管它是哪一家的呢!” 高明这话可谓是说到了李世民心坎里,他顿时就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没错,不管儒家还是法家,只要能治理好国家就行了,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是!” 高明再次点了点头,然后向李世民解释起来。 “我的想法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夫子,咱们只要找两种夫子就行了,一种是教学生读书识字的,另一种就是教他们大唐律法的,咱们先培养出一群能治理好地方的官员,到时候就不会被世家门阀制肘了。” 说到这里,高明又露出了一个精明的笑容。 “而且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灌输学生忠君国的思想,经过十几年的潜移默化之后,这些忠君国的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意识中生根,以后也不用担心他们被世家门阀拉拢了。” 显然,能有一批完全死忠于自己的官员,才是李世民最看重的,所以听到高明这句话,他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你打算怎么做?” 看着李世民一脸急切的样子,高明顿时就朝着他挑了挑眉毛,然后露出了一脸意味深长的笑容。 “我已经作好了一首书院歌曲,叫做《我大唐玄武门》。” :../3/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