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闲阁琴声(含二十九)
锦衣青年一脸爱慕之意,不加掩饰,罗成略感尴尬,亦是有些好奇道:“这秋苑姑娘竟有这般魅力,令兄台倾慕如此?想必是有倾城之貌吧!” 锦衣青年摆头答道:“这是自然,秋苑姑娘虽然流落风尘,但是这容貌,却是没话说的,堪称北平城第一美人。” “哦。”罗成显得很淡定,他也不是什么看见女人便走不动路的人,反倒是饶有兴趣问道:“就算这秋苑姑娘容颜倾世,也不至于令兄台这般吧?” 锦衣青年郑重点头道:“谁说是呢?秋苑姑娘可不仅仅是容颜倾城,更是才情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诗词上的造诣,不输三杰,可以说秋苑姑娘不仅是美人,更是才女。” 锦衣青年脸色爱慕之色越发浓郁,罗成觉得有些无语,就算你喜欢这秋苑姑娘,也没有必要表现得如此露骨吧? 锦衣青年仿佛知道罗成心中所想,面色一改,说道:“秋苑姑娘的倾慕者,可不仅是在下,便是三杰中徐伦亦曾赠诗秋苑姑娘,以表心意。” “秋苑姑娘虽处风尘,却是不失风骨,哪怕是徐伦也是难得秋苑姑娘之心,秋苑姑娘曾言,除非有人能在诗词一道上技压群雄,又能通其心意,那人才可能是她的入幕之宾。”锦衣青年摸了摸手,竟然有些迫不及待。 罗成点点头,诧异道:“看来这秋苑姑娘确实是有几分意思!” 锦衣青年一阵唏嘘,感叹道:“不过过去这么久时间,也从来无人达到秋苑姑娘的要求,或许这不过是秋苑姑娘的敷衍之词,天下恐怕都没有符合之人,但终究是一线希望,怎能不博?” 罗成听得前半句,还觉得锦衣青年看得豁达,待到后半句,却是瞬间无语,这厮还真是个痴情种子,明知道这可能是应付之语,却依旧这样撞了上去。 锦衣青年虽然话痨和自来熟,但总的来说还是让罗成明白了一些东西。他对这秋苑姑娘倒是没有多大兴趣,但他却是对秋苑姑娘的那个要求有了几分兴趣。 所谓技压群雄,他这次前来参加诗会,可不是抱着这个目标来的吗?至于触动其心意,究竟要什么样的诗,才能够触动这秋苑姑娘的心意呢? 锦衣青年正待继续说些什么,忽然前方有人招呼,他看着罗成,解释道:“友人相约,在下不便陪同了,小兄弟自己去看看吧,在下胡巴,先告辞了。” 罗成正有此意,答应道:“胡兄既有好友相约,无需顾及在下,这映红楼,在下自己去看看也是无碍。” 胡巴爽朗一笑,拱手做了一揖,道:“好,那在下便先行一步了。” 罗成看着胡巴离去的背影,目光一扫,对罗春罗安二人点点头道:“走吧,我们四处看看,早就听过映红楼之名,还是第一次进来呢!” 罗春罗安二人眼观鼻,鼻观心,老老实实跟在罗成身后。他们也是第一次来呢,心里肯定是有好奇的呀! 看着周边的布置,罗成绕着映红楼逛着,三人既有请帖,又不是熟识面孔,自然无人上来搭讪,不是每一个人都如那胡巴一般自来熟。 “铮~铮~~铮~” 空中忽然传来一阵琴声,吸引了罗成的注意。他并不精通音律,但是他却是能够用耳朵去分辨这琴声是否好听。 “好美的琴声!”罗成啧啧感叹道,北平王府可没有这样的琴师。罗艺虽然想把罗成培养成文武双全的才子,却不是什么附庸风雅之人。 琴声不断,延绵起伏,直至舒缓,余音绕梁…… 一曲终罢,罗成长疏了口气,这样的琴声,和他在后世用MP3听音乐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琴声曲折,竟如直入人心,令人为之触动。 他感慨的想到了一句诗,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好奇而去寻找那奏琴之人,这样的曲子,能够如此静谧的听上一曲,便已经心满意足。 若是欲要强求寻那琴师,反为不美。 罗成驻足站了一会儿,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便是同罗春二人调头离开。映红楼不小,但是能够逛的地方,他们已经走遍了。 三人离开之后,在隔墙的垂帘后,一位容颜美如画的妙龄女子忽然发出一声嗤笑,口中喃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时有些恍惚。 …… 三人走出不远,正遇上观景的李先生。映红楼建造得如此雅致,周边都有不少花柳池塘,只需在窗台便可观望。 “小友果然来了。”李先生看见罗成,并不显得惊讶,微微一笑道:“方才在厅前不见小友,老夫便想,小友恐怕早来了这映红楼。” 罗成笑着客套道:“先生妙算,罗成佩服!” “哈哈,小友是否要老夫代为介绍一番北平城的青年才俊?”李先生并未直接决定,反倒是征询罗成的意见。 罗成微笑着摇头道:“不必劳烦先生了,还请先生暂且不要泄露罗成身份,若真是有青年才俊,想必稍后也就认识了。” 李先生一诧异,紧接着笑答道:“好,小友的意思老夫明白了,若是不摆明身份,能够看见的,反倒更多。” 李先生并不计较罗成的想法,反倒是颇为赞许。毕竟如今,北平城的读书人面对他皆是小心翼翼,恭敬于礼,显得有些虚假。 罗成不暴露身份,便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众人没有了防备,也就不会有什么假惺惺的表现了。 李先生提醒道:“再过片刻,诗会开始,老夫自会将此事道明,小友不必担心。” 罗成点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先生了。” 罗成作揖离去,李先生看着罗成背影,半是玩味道:“闭门造车,终究不知天高地厚,此次诗会,也不知小友能够掀起何等波澜?” 李先生摆了摆手,自顾自说道:“大隋太平盛世,吾等年老何必多言,这终究是年轻人之事,也是时候让他们吃吃苦头了。” (第29章,不知道为啥封了,感觉没啥问题,就放在这里。) 行走在楼阁之中。 罗成看见了熟人,正是话痨加自来熟的胡巴,在胡巴身边,走着两个年轻人,想必是胡巴的同伴,罗成招呼道:“胡兄。” 胡巴亦是看见了罗成,微有诧异,继而笑道:“小兄弟,方才游映红楼,感觉如何?” 罗成微微点头道:“这映红楼装饰典雅,确实不凡。” “哈哈,小兄弟果然是性情中人。”胡巴一笑,颔首道:“如今诗会也快开始了,小兄弟你不如便和我等一同前往吧!” 罗成拱手答道:“胡兄盛情相邀,在下便却之不恭了。” 罗成欣然答应。 胡巴身侧的两名年轻男子,皆是有些诧异的打量着罗成。罗成的模样,对于他们而言,甚为陌生,他们便是在脑海之中思索,罗成到底是何许人也? 能够得到请帖进入映红楼之中,要么便是有身份有地位之人,要么便是城中有名的才子。罗成到底是那种,二人不能确定。 罗成此刻虽然尚未长成,但是一米六几的身高,也不算太矮。他虽然仅十二岁,但看上去却是要大几岁。 这并非是显老,而是成熟年轻许多,并不会如同其他同龄人看上去一般稚嫩。 所以二人便是在想,这十五六岁的少年,到底是什么身份?能够得到请帖进入映红楼,定然不是一般人。二人没有闲言碎语,而是饶有兴趣的观察着罗成。 对于二人目光,罗成并未在意,六人一同往举行诗会的大厅而去。 此刻的大厅,虽然不至于人满为患,却也人数众多。其中有收到请帖而来的各路才子,也有乡绅官吏和德高望重的长者。 这些人是王杰三人费了一番心力才请来的,可见三人对于此次诗会确实是极为重视。 如此一来,这也不仅仅是三杰与罗成的比试,而是他们与北平城的诸多年轻俊杰的比试。若是能够一举胜出,他们便是当之无愧的北平三杰了。 在厅中,早已经设置好宴席,众人各自入座,并没有特定的安排。罗成便是随着胡巴三人一同坐了下来。 在宴席之前,有着突出的一处平台。上面原本是给歌女表演歌舞时所用。此刻却是变成了宴席的核心。 此刻正有一身穿浅色衣袍的青年在台上侃侃而谈。 胡巴看出罗成的疑惑,便是介绍道:“此人便是三杰之中的王杰,亦是此次诗会的首倡者,看小兄弟的模样,难道竟不识三杰?” 罗成闻言,尴尬点点头,他还真不认识什么北平三杰。他倒是听李先生提起过王杰的名字,但却是第一次见此人。 胡巴哑然失笑,也没有多说什么,又给罗成介绍了同为北平三杰,就在王杰身旁不远的徐伦,杜陵二人。 介绍之后,胡巴不由得对罗成的身份越发好奇起来。北平城中,虽然不能说所有人都认识所谓的北平三杰,但三人名声不小,不认识三人的人也是极少,罗成这样的,可以说是异类了。 胡巴解释道:“听闻此番诗会,乃是王公子欲与北平王世子罗成比试而设,只是不知道那罗公子现在在何处?” 罗成表情有些古怪的点了点头,却没有直接承认。胡巴继续说道:“那罗公子能够写出《登幽州台歌》这等佳作,想必是一个了不起的才子。” 罗成便是表情笃定的回答道:“胡兄所言甚是,我亦是如此认为。” 罗春罗安:“……” 胡巴有些自嘲的笑了笑道:“三杰尚不能得秋苑姑娘芳心,也不知道这罗公子,能不能知晓美人心意。” 罗成表情微懵,有些无语道:“胡兄方才不是还怀抱一线希望,怎么如今又这般说了?” 胡巴叹了口气道:“我虽有如此想法,但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以我之才华,想要达到秋苑姑娘的要求,当真微乎其微。” 胡巴一阵长吁短叹,罗成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胡巴身旁好友插嘴道:“中允,你也不必多想了,北平城中不知道多少男子和你一般想法,稍后便是秋苑姑娘便要出场,你还是好好看着吧!” “哦?秋苑姑娘要奏琴了吗?”胡巴一呆,便是有些惊喜说道,仿佛能够听见秋苑姑娘的琴声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一般。 罗成见胡巴如此模样,也不好多问,也是凝神向着台上看去。此刻王杰已经下台,来到侧席,在主席之上,则是李先生,以及其他数名北平城中著名的大儒。 罗成眸子一扫,便是恰好看见李先生目光飘过,对罗成一笑,又是看向台上。 在台上,安放了一块屏风,一道窈窕的身影缓步轻移到屏风之后,脸上蒙着面纱,令人看不清楚容貌。 屏风后的身影,穿着浅绿色的衣裳,虽看不清楚容貌,却是无法掩饰身上出尘的气质。若非罗成知道自己身处的地方,恐怕当真会怀疑眼前这道身影是落入凡尘的仙子。 在屏风后,摆着琴桌,上有古琴。那一双芊芊细手便是轻轻放在古琴之上,缓缓拨动琴弦,飘出悠扬美妙的琴声。 随着琴声响起,方才尚嘈杂的声音,便如同开了静音一般,飞快销声匿迹,众人皆是凝神倾听琴声,仿佛一不留神,就将失去所有。 罗成目光注视屏风,他亦是聆听着琴声,这曼妙的琴声,缓缓飘荡在厅中,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那滋味,令人回味无穷,犹如坠落梦中般轻灵,不愿醒来。 他之所以注视屏风,因为这琴声,和他之前偶然听见的琴声,很相似,虽然在音调上有所不同,但那种感觉,却是如出一辙。 听着,罗成忽然轻轻闭上了双眸,嘴角拉开一道上扬的弧度,笑着轻语道:“竟然是她吗?倒是有些意思了。” 一曲终罢,众人恍然。琴声醉人,更是回味无穷,但唏嘘之间,众人只觉得心情已平静许多,不似之前一般浮躁。 “这琴声,着实不凡。”罗成赞叹一声,又是看向胡巴问道:“这便是秋苑姑娘了吗?” 胡巴脸带痴迷道:“除了秋苑姑娘,谁人能够弹奏出如此美妙的琴声?” 同时,罗成发现,四周带着如此表情的,并不只胡巴一人,还有胡巴两位同行友人,以及周边的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