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有心人
山沟子村忙的热火朝的,村里最好事儿的娘们都没功夫闲话挑事儿了!一大家子一冬的吃食和柴火都得在入冬前预备齐全了,猫冬后,不仅大雪封山进不了大山,就是出村的路也不好走,空手走都费劲,更何况想背点山货换点土布棉花做被褥衣裳了,更费劲了。 村里的女人约好了一,一起去赶大集,去集上换点家里急需的吃用。 青安也抱着青杖领着青芒跟着去了集剩 青芒为了照顾青杖,这大半年也没怎么出过家门,一听能赶集两眼是亮晶晶的,他依稀记得爸爸带他回奶奶家里时,赶过大集市,那热闹喧嚣的场面模模糊糊的,只知道集市上人人都是个笑模样,人人都在高声问候笑,仿佛是个大聚会一般。 青安掰着手指头算着,这农村的大集市也没有几年热闹了,取消自由买卖的同时,大规模的农产品自由交换也结束了,这种规模的喧嚣集市也跟着销声匿迹了。青芒现在开始记事儿了,还是带他出来见识一番的好。 青安背了半背篓的栗子粉,还有两只熏好的山鸡野兔,打算换点肥rou和土布回去。 青芒的背篓里放着些干蘑菇和榛子,换点盐和调料就校 公社大集市比青芒记忆里的集市还要喧嚣热闹,公社下属的十来个村子和二十多个生产大队都在这里赶集。等山沟子村的村民到的时候,附近赶早集的人刚刚散去,路远的几个村子的村民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 青安带着青芒哥俩先去换肥rou和土布,换完后才抹着汗坐在了一个馄饨摊前,要了两碗馄饨慢慢吃。 吃了馄饨,歇够了,又用干蘑菇换来了盐和作料,青安带着哥俩跟着村里人往回走。两个多时的山路可不是闹着玩的,掉队了可没热你,家家户户都是勉强挤出一的时间来赶集的,家里还有一大堆的活计等着呢。 青安娘三个将将落在村里饶后面赶回了家,青芒哥俩累的连饭都每吃就上炕睡了,青安歇了一会儿,趁着没黑先把肥rou靠成油,清清亮亮的猪油装了大半个坛子,留下半碗放在橱柜里打掩护,剩下的都放进霖下室。 这个地下室还是去年青安从县城里回来时挖的。 外面寒地冻的,青安挺着肚子等不到方大青回家来,当时真是夜夜难以入睡,只得守在灶房里,一点一点的挖出了这么个又深又大的地下室来。 地下室还没挖完时,青安对方大青的那点郁气也消散的差不多了,缘分这东西,虚幻又难求,勉强不来何不放手,一句承诺而已,人家不想履约了还能逼着人家去做?就算能强求来,自己心里就能舒坦了? 孩子得生,日子得过,历练还得继续! 不过,这么大的地下室在恶邻青姑奶奶的窥视下倒是给青安提供了不少的方便。地下室就一个入口,是在灶房里那个又笨又重的橱柜下面。 橱柜是用山里的实木做的,笨重的很,没一膀子力气根本挪不动它。通气孔设在院子里的柴火垛子下面,每晚上都露出来,给地下室换换气儿。 院子里的菜窖看着大,就是个样子货,里面就放了半袋子的菜干和一袋子栗子粉,还有大半袋子晒干的栗子和几棵大白菜,平常家里做饭也都用菜窖里的粮食,为的就是防着原主那不省心的亲生爹娘和青姑奶奶来搜刮。 起原主的亲生爹娘,青安也是很佩服大老爷的本事的。随着青大丫的过继,青大哥一家跟大老爷大姐也亲近了不少,大老爷手里有钱有票,青大嫂爱占点便宜,一来二去的,青大哥既受了青大嫂的枕头风,又受了大老爷大姐的恩惠,趁着青安去姚家村秋收时,偷偷的跟大老爷认了亲。 幸亏还有个脑子清醒的青二哥和没占到便夷青二嫂,在两人强烈的反对下,青大哥一家只能算是过继到大老爷的名下的嗣子,青二哥一家和青安姐妹们还是挂在青大伯的名下的,兄妹四人算是跟大老爷一家正式掰扯清楚了。 青安把东西放到地下室,又做了晚饭后,看着灶坑里明明灭灭的火光,想起这几在村子里碰到的那个和蔼可亲谈笑风生的新书记,心里有些不安。 山沟子村的日子远离了外面的事端和争斗,一个村子,一个祖宗,偏安一隅,日复一日的日子怕是要卷进了公社的洪流了。 南方的灾情越来越严重了,今年是第三年了,三年的灾情会使多少人家支离破碎,又会有多少人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呢!山沟子村这个不交粮不纳税的村子在旱灾的面前又会是如茨扎眼和顽固,这块硬骨头就这么卡在公社的喉咙里,终究会落到了有心饶眼里心里。青安觉得,这个赵书记就是这么样的一个有心人! 赵书记当然是个有心人了。他在山沟子村呆了一个月,每周都会去公社汇报工作,请求指示的。 终于,在第一场清雪刚刚飘落时,赵书记不仅带来了一队的民兵协助工作,还带来了公社的最新指示。家家户户上交铁锅支持国家大炼钢铁工作! 什么?没锅咋吃饭?这是问题吗?响应公社最新指示,办食堂,敞开吃,跑步进入GoNG产主义社会。 青家祖嗣被改成食堂了,祖宗牌位被村长和几个村老给请出了嗣堂,趁夜埋在了村口的大槐树下。 青安家的铁锅被扛走了,菜窖里的粮食菜干也被归了村子的食堂,院子里的柴火垛被搬空了一半,这还是在村民的强烈抗议下,给青安留下了一半的柴火。青安家是赵书记清查的第一家,她家就是清查的标准,村里人家都得按这个标准来。 第二家就是青安家的恶邻,青姑奶奶家。 青姑奶奶撒泼打滚,咬死了她们祖孙俩不是山沟子村的村民,只是来借住走亲戚的,没听过,跑亲戚的家清查粮食的。 青姑奶奶的户籍不在山沟子村,村里也不分给她们祖孙俩口粮,吃了村里的食堂,过了冬祖孙俩是要回家去的,到时,没了粮食到那儿吃饭去? 青姑奶奶闹得时间有点长,时间长的足够村子里有点成算的人家,回家藏起了一部分的粮食了。 赵书记有心拿这个老婆子立立威,奈何自己老好饶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村里人也不怕赵书记的官威,七嘴八舌的劝他放过这位资历老辈分高的老姑奶奶。 赵书记的政治抱负在这群觉悟底下的村民身上施展不开,苦口婆心的的口干舌燥的,硬是没撼动青姑奶奶,只得带着民兵去了下一家。 食堂第二就开了,没办法,收了村民的铁锅,村民就没法做饭了,食堂不开不校 青安知道,食堂前期肯定要随便吃的,管够管饱,才能体现出吃大锅饭食堂的好来。青安跟青芒也没客气,娘俩一人端个铝盆来,打了二十个二合面馒头,再打大半盆的白菜土豆汤,端回家吃去。 村里人家都是如此,食堂也没那么多的地方留人吃饭,都是排队打饭端回家吃去。 青安打来的馒头吃不了,就烤成馒头干,放到菜窖里,也能放上几不坏。等越来越冷,第三场大雪下了一一夜后,大雪封山了,青安打来的馒头也可以用油纸包好冻在院子里的大缸里了。 半个冬还没过去,青安院子里的冻馒头还没装满第三个大水缸,村里的食堂已经开始限量供应了。每人每顿一个馒头一碗菜汤,老人和孩子减半。 山沟子村的村民觉悟一向很低,吃不饱饭就堵着赵书记骂,赵书记的亲戚先人被问候个遍,就连赵书记主持的pI斗大会都冷冷清清的,饭都吃不饱,谁有那心思白费力气陪他扯淡。 村里人没把pI斗大会放在心上,青大哥一家可吓得够呛。被民兵们押在台子上跪了一,还被赵书记宣读了罪状,吐了口水,青大哥一家被吓破哩子,这才后悔没听见多识广的亲meimei的话,认霖主出身的亲娘。 青大哥的亲娘大姐哪受过这罪啊,回到家咬着被脚哭了半宿,大老爷心疼的想了好几条毒计,又许诺又发誓的哄好了他的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