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战神马孟起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五章 大战来临

第三百零五章 大战来临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零五章大战来临整个兴平二年的四月份,都是高顺和樊稠在带兵互相进行着试探性攻击,双方互有胜负,战场局势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而到了五月份之后,随着马超和华雄各自带兵前来,双方的兵力再度扩大,出于对局势的再考虑和分析,双方便暂时止了兵戈,相互僵持了下来。

    五月份的前半个月里,这份僵持一直进行着。谁也没有率先出手,打破这份难言的压抑的气氛,打破这份僵持。

    但这种僵持注定是持续不了多久的。毕竟,就算是忌惮于对方的强悍实力,不愿意轻易出手,但这么多人马摆在这里,本来就是为了打仗的,若是一直杵在这里不动,那岂不是徒增笑话?

    再说了,直到此时,双方已经各自出动了两三万人马,这么多兵马驻扎在这里,人吃马嚼,一天天的下来,粮草什么的都是一笔巨大的消耗。

    至于其他军需物资,譬如说箭簇啊甲胄啊武器啊这些,因为没有开战的缘故,倒是消耗的不多。

    但问题就在于,武器甲胄这些是可以再利用的,哪怕是损坏了,找块木杆,找个枪头,重新弄在一起,也能捅人。

    若是己方军中不够用了,还可以通过攻击敌方,杀了敌军之后,从阵亡的将士身上收缴战利品,从而补贴用度。

    但粮草这种消耗品,那可真就是吃一顿少一顿,可再生?笑话。从死人身上收缴?难道吃人rou?

    当然了,袭击对方的粮仓,夺取粮草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但问题就在于,粮草这种极度重要的战略物资,一般不可能给外人发现,而若是发现了,也就距离败亡不远了。

    再者,武器甲胄箭簇这种东西,偶尔短缺一点,也不是不能将就。毕竟,虽说没了武器装备,他们就算不上正儿八经的战士,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种事情也还是有过的,将就将就,勉强也行。

    但若是没了粮草,他们就连人都做不了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没了粮草,不过三五天,整支军队就要彻底崩溃了。

    所以,纵使这些天的对峙下来,武器甲胄这种东西消耗的不多,但大量消耗掉的,却是比武器甲胄更为重要的粮草。

    以双方部队的规模,每天杵在这里,都是对己方后勤极大的压力。

    若非关中沃野八百里,而马家麾下这些年来也飞速发展,农业产出、手工业制造以及商业税收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以他们的家底子,恐怕都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规模的部队长时间作战。

    所以说,尽管双方已经对峙了半个月,但这种对峙,注定要在最近这些时日内被打破,否则的话,后勤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随着时间逐渐步入了五月中旬之后,天气开始大热,虽然还没有攀升至一年中的最高温,但也算是到了炎夏了。

    再拖着不打,等过段时间,天气极度燥热了之后,就不利于大规模用兵了。士卒们的精气神在炎炎烈日下都会受到极大的削弱,士气、军心、战斗意志更是容易被降低,粮草、水源的消耗也会变大。

    因此,最近这段时间,表面上看上去一片平静,但实际上,双方的将帅都已经内心躁动不已,着急慌忙地屡次想要出兵了。

    也就是马超和樊稠二人性情沉稳,在各自的部队中又有着足够高的地位和足够强的威望,这才能够压制住这群蠢蠢欲动的将校。

    马超就不用说了,西凉马家的少主、二号人物。马家之所以能够在这几年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马超的功劳应当居于首位。现如今,在马家后来招募的一些将校心目中,马超的威望已经丝毫不逊色于马腾了。

    有着马超压制,再加上高顺、徐荣两员大将也是稳重之人,典韦本人以前就是马超的亲兵卫长,北宫离、成公英二人在军中威望不算太高,更多的时候是作为都尉负责镇守一方和维护治安。因此,马家军这边,乱象未生。

    至于樊稠那边,樊稠本人乃是董卓麾下多年的老将,地位又相当之高,自然也震慑得住人心。

    樊稠跟张济关系较好,张绣自然不会跳出来拆台,而霍霄本就是心情沉稳之人。至于华雄,身为一斗将冲阵的猛士,自然不会去干涉这种军事行动部署的大事。

    不过,不管是樊稠还是马超,心里其实都清楚,不能急着出战,不能慌乱,要戒骄戒躁,但不出战,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些时日里,他们一直在暗中调兵遣将,部署人马,刺探敌情,争取要在了解了敌方的军事部署之后,将之一举击溃。

    五月中旬,随着双方相互摸底的结束,以及调兵遣将的完成,终于有人率先打破了沉寂,出兵了。

    只不过,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次先出手的,不是一向攻击性较强的马超,反而是性情沉稳、以守为主的樊稠。

    五月十七,樊稠下令,由大将华雄统领五千铁骑作为先锋,一路奔驰,主动出击,向着冀县攻去。霍霄统帅五千人马,作为后应,支援华雄。至于自己,则是坐镇中军,统属一万步兵,随后赶到。

    至于张绣,则是被派去偷袭马家军后方,带了五千枪骑兵。

    部署完毕后,众人当即按照命令行事,下去开拨大军,一时之间,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人喊马嘶,声震寰宇,尘土飞扬,浩浩荡荡。各路部队就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分头前去行动了。

    从陇县到冀县,距离遥远,一日之内难以赶到。不过,若是换了华雄所统帅的精锐骑兵,而攻击的又是马家军在冀县一带的前沿阵地的话,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半日之后,马超便收到了樊稠大举来攻的消息。

    “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么?”马超在听了传令兵的汇报之后,挥了挥手,将他打发了下去,喃喃自语道。

    樊稠忍不住率先出手,倒是正中马超下怀。

    战争打到了这个规模,虽说双方的实力都已经相当庞大,但是,正是因为庞大,所以,不可能出现一方碾压另一方的局面了。因此,许多细节上的差距,若是累积起来的话,甚至足以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

    而马超之所以不愿主动出击,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毫无疑问,冀县一带和陇县一带相隔百里,主动出兵的一方,会有很多不利。

    首先,百里奔袭之后,士兵们的体力和精力就会被消耗掉不少,战斗力也会下降一些。

    而待在自己地盘中的人,除非是没有提前得知到敌军来袭的消息,被搞了个偷袭,否则的话,至少也是以逸待劳的局面。

    这样下来,战争的结果,除非是守在自己地盘上的那一方防备不及或者是战斗力完全被碾压,否则,就不会轻易失败。

    其次,主动发起攻击的那一方,粮草供给和人员配备上,会受到较大的压力。

    如果是百里奔袭的话,自然就不可能带太多粮草,最多也就是随身携带个两三天的干粮啥的。但如果两三天之内,没有打下敌军城池,而敌军又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的话,那就会出现很尴尬的问题,没饭吃了……

    譬如说这次的华雄,就属于这种状况。

    而如果是大军携带粮草缓慢行军,无疑就会拉低行军速度,容易殆误战机。

    此次的樊稠大军,则是这种状况。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别的办法,比如说组织专门的运粮部队,负责护送粮草。但这样的话,全军粮草安危系于一支部队身上,若是被截断了粮道,或者被劫了粮草,可就后悔莫及了,甚至直接导致全军溃败,都不是没有可能。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不就是这种状况么?

    至于说什么就食于敌,打运动战,或者说什么劫掠百姓粮草,那可行性就更低了。

    毕竟,主动发起攻击的一方,一般都是想要占领那块地盘的,要是干出劫掠百姓这种事情,岂不是会非常不得人心,为以后在那里的统治增添麻烦。

    而就食于敌,打运动战,说到底还是和对方死磕。除非技术玩得特别溜,或者是用流氓似的游击战法,否则的话,效果不大。

    所以说,马超这次耗到了樊稠忍不住主动出击,其实从战争一开始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占据了一些先天性的优势了。

    ……

    就在马超收到消息的同时,上邽的徐荣,已经遭到了华雄的攻击。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自从马超来到冀县之后,镇守第一线的武将,就又变成了徐荣。徐荣也不知道这是马超给自己的礼遇和信任,还是想让自己戴罪立功,以功补过,总而言之,徐荣的心里颇有些忐忑。

    不过,忐忑什么的,对于徐荣这样的大将而言,也就是一瞬间的情绪波动而已,那都不是事儿。身为一名将领,他只需要知道多打胜仗就行了。

    因此,在得到斥候前来传递紧急情报,前方发现大股骑兵的时候,徐荣除了一开始的略微紧张和激动,剩下的就是一片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