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景阳钟响
明时的天津卫,和后世那个直辖市有着巨大的区别。 这里如今还不算是正经的城市,而是军事卫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京师的海防。 孟南贞选择在这里登陆,因为这里距离京师最近。 算算时间,天启驾崩估计就在这几日。这么关键的时刻,他必须要待在信王的身边。 钦差驾临,天津卫的大小官员自然全都出迎。 天津卫指挥使陈帅和锦衣卫千户董坤,是此时天津卫的最高长官。 按理说,锦衣卫的衙门在天津,锦衣卫的指挥使等头领也应该在此处才对。然而无论是田尔耕,还是许显纯,却都在京师。 毕竟明朝的政治中心是在京师,作为锦衣卫的头领,他们可不想远离权力中心。 也不知道当初把锦衣卫衙门设在天津的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两人当中,陈帅的心情十分复杂。 他是卫指挥使,手下有数千兵丁。可是在看到从战舰上登陆的步兵后,他就感受到了如山的压力。 无他,这些士兵看起来太彪悍了。 特别是他们的行动,哪怕是在登陆,也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最难得的是,整个过程都鸦雀无声。 作为军中宿将,陈帅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士兵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士兵,自然是在辽东战场上大放异彩的火枪兵,阵斩了豪格。 战报传递回京师,天启和信王大悦,已经责成这支步兵赶赴京师,接受陛见。 明面上的说法是因为战功的荣誉,但其实呢,这支新军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维稳。 虽然曹化淳已经进京,接任了御马监掌印太监。但他这个新太监和腾襄四卫的将佐、官兵,还处于磨合当中。 而且鉴于腾襄四卫之前曾经生过乱,所以无论是天启,还是信王,都无法给予他们完全的信任。 在这个新旧交替之际,必须要有完全忠于信王的武装力量,能够镇住局面才行。 正好孟南贞拉起来的这支新军,不但武器先进,而且先后经过了台湾和辽东两战,足以对抗腾骧四卫和京师里的其他军事力量了。 相比起陈帅的唏嘘,董坤就要直接的多。 “公公,如今天津锦衣卫尽在掌握之中。公公有所吩咐,卑职定当全力以赴。” 孟南贞明白,这个锦衣千户是要投诚了。 他自然是欣然接受了。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董坤在崇祯朝可是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的。 那么就足以说明,他不是魏忠贤的人,并且很得崇祯的信任。 “你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控制住这里的锦衣卫衙门。无论京师里来了什么命令,都不得有一兵一卒被调走,明白吗?” 董坤神情坚定。 “公公但请放心,只要卑职还活着,就是一只苍蝇也休想离开天津。” 孟南贞的手指头点在他的肩膀上。 “把只要两个字去掉,你必须要活着,而且也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实在不行,你可以动刀。所有的后果,咱家给你担着。” 董坤精神一振,感受到了nongnong的信任感和倚靠。 “是,谁敢不听卑职的安排,就是卑职的生死仇家,卑职绝对不容他活着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安排好了天津这边的事务,孟南贞一刻都没有停留,立刻北上,直奔北京。 田尔耕和许显纯虽然都在北京,但因为锦衣卫衙门在天津,所以锦衣卫的大部分力量也都在天津。 新旧交替之际,魏忠贤如果想要垂死挣扎,肯定要把天津的势力调动过去。 然而阉党那边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田尔耕和许显纯在北京待着太久了,自然也就忽略了在天津这边的经营。 结果导致董坤这么一个区区千户,就成了没有老虎在山中的大王。 不客气地说,现在的天津锦衣卫里,上下都只认董坤,而不认田尔耕这个指挥使。 没有了天津锦衣卫的增援,光凭阉党在京师里的力量,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毕竟东厂被腾骧四卫一把火烧光了,到了现在也没有重建起来。 魏忠贤手中能够调动的力量,实在是少的可怜。 前往北京的路上,孟南贞骑在马上,看到了跟随大军一起行动的刘宗敏。 “怎么样,还适应吗?” 刘宗敏一身笔挺的军装,络腮胡子也刮掉了,看起来无比的精神。 “回公公,这里很好,我很喜欢。” 这家伙就是一个天生的将军,当初被孟南贞扔进军营之后,愣是摸爬滚打着一路攀升。 如今已经是新军第一团三营的二连长了。 之前在辽东战场上,就是他所在的连队火枪攒射,弄死了豪格的。 论功,这次之后,他少说也能当上副营长。 因为接受了现代化的军事教育,比起原时空那个纯粹在战争中积累经验成长起来的土将军,他将来的人生道路无疑会更加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