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章 孰轻孰重
    福晋有喜:四爷,宠上天!正文卷第1655章孰轻孰重雪花则眯着眼睛,懒洋洋的,颇为享受的样子。    亦如当年,她躺在四爷怀里,他替她擦干秀发,说她是懒猫时一样的惬意。    二哈则趴在若音的椅子旁,眼睛懒洋洋地看着来来去去的宫女和太监。    若音听了李福康的汇报后,淡淡道了声“知道了”。    然后,她闭着眼睛靠在太师椅靠背上,冷笑了几声。    若音一开始以为耿安倩会和沁答应一样被赐死的。    现在想想,估计是耿安倩没有对后宫下死手,只是利用后宫妃嫔的毒辣,让沁答应掉入坑里。    至于耿安倩假孕一事,大概跟救四爷一命抵消了吧。    不过,耿安倩为了往上爬,可真舍得自残。    那种双胎假孕的药,可是有毒,会反噬的。    想必那耿安倩往后都会落下后遗症。    大猪蹄子这招也够狠的了。    前段时间还把耿安倩和马齐捧得飘飘然。    朝堂上,前几日还喊马齐喊爱卿。    现在马齐被抄家,永禁宗人府。    昔日救他一命的耿安倩,前几日还爱妃爱妃喊的亲热。    今日就逐出宫外。    不过,马齐和耿安倩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自打这天起,耿安倩几个月的妃嫔体验卡,就到期了。    确切地说,使用期一到,她就被皇家解雇。    耿安倩被逐出宫、玉贵人被贬,沁答应被赐白绫后,以耿安倩为首的妃嫔联盟,一下就少了三个盟友。    于是,馨嫔和颖嫔非常有默契。    两人什么话都没说,就暗戳戳的原地解散。    这种假模假样的抱团结盟,结得快,散的更快。    接下来的日子,四爷一直没翻后宫谁的牌子。    他只到了长春宫,训斥齐妃没有把四阿哥教好。    又在前朝打压钮钴禄氏家族。    可谓是对前朝后宫,都警告了一番。    众人便认为,他们的皇帝陛下登基多年,根基已稳。    前朝不再动荡不安,皇帝也不再是那个飘摇不定的皇帝陛下了。    以前根基不稳,他们犯点小事,不一定受罚。    可现在,用不上他们了,就开始整治前朝和后宫,尤其是他们这些做外戚的。    除此之外,四爷忙着给中了科举的考生们分配官职了。    这一日下午,四爷召了十来名科举高中的人到养心殿。    当然,这些人都是此次科举较为优秀的人。    作为文武双全的状元,温千墨无疑是这批人当中最优秀的那个。    经过若音去年带着将近上万女性在苏州游街演讲,大清去年才开始对女性开放科考。    所以,曹洛芸是今年武科当中,唯一一个武科女进士。    她和温千墨,都是四爷召到养心殿的对象。    由于人数众多,四爷先是从一些较低的官职开始做安排。    他坐在养心殿的宝座上,一个接一个的召进来。    基本都是问他们兴趣爱好,为什么要科考,对未来的期许什么的,相当于一个面试。    只不过这个面试,是帝王级别的。    如果回答好了,升官加爵是常事。    万一要是没回答好,回去重考,或者脑袋不保也是有的。    此刻,四爷召了一个文科进士进来。    那人穿着一身灰蓝色布衣,大约四十来岁的模样,他走到了大殿中间,朝四爷行礼,“奴才叩见皇上。”    不过是行礼,他说话就有些颤颤巍巍。    平生还是头一回和皇上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    光是这个,就让他紧张不已。    四爷闲适地看着这名进士,淡淡问:“你为何参加科考啊?”    “......”这名男子一直是科考成绩较好的一名文科进士。    但他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要说皇上问他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他倒是能对答如流。    可皇上居然问他为何科考,他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思考良久后,他才回答:“回皇上的话,奴才科考是,是为了给自己寒窗苦读数十年一个交代。”    听到这话,四爷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就摆摆手,示意对方退下。    他在这名男子的档案下,写了“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几个字,就将册子合上了。    苏培盛站在四爷身旁,看得清清楚楚。    七品官,只是个小官而已。    同时,不由得在心里吐槽。    这个人光会读死书有什么用。    一句话就把话给聊死了,皇上还怎么和他继续聊下去。    皇上问句话,都答非所问,答不到皇上心坎里去。    亏他还是文科进士,说话的艺术还不如他这个太监大总管呢!    要是皇上问他为何当太监。    他才不会说什么“就是为了给数十年的太监生涯一个交代”这种屁话。